2006年12月14日,美国纽约,联合国候任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职,他从2007年1月1日起行使联合国秘书长职权。 图/CFP
原标题:联合国首次“海选”秘书长女性优先?
15日正式启动下任秘书长遴选程序,许多会员国呼吁,联合国应有一位女性秘书长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联合国15日正式启动遴选下任秘书长的程序,邀请全部193个会员国提名候选人。这是联合国70年历史上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秘书长,并鼓励各国提名女性候选人。
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
当天,联合国大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和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尔向各会员国散发一封公开信,启动征求、遴选和任命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程序。
“这打响了(遴选)下一任秘书长的发令枪。”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修·里克罗夫特说。
法新社评述,这是联合国70年历史上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秘书长。这以前,通常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闭门讨论一份不公开的名单,选出一名候选人并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其间,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而且,习惯上,候选人实行区域平衡,由各大洲轮流推选。不过,这种方式被指缺乏透明度。
作为改革,联大今年9月通过了一份涉及遴选秘书长事宜的决议,取消了遴选过程中的某些不公开做法,采取类似散发公开信、邀请所有会员国加入相关讨论、允许候选人“自荐”等。
不过,按照美联社的说法,新改革没有影响遴选过程的核心部分,即仍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私下商议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候选人名单。
根据15日散发的公开信,联合国各会员国应以信函形式把候选人提交联大主席和安理会主席,二者将根据进展向会员国散发候选人名单,并给候选人安排“面试”机会。这意味着,自明年开始,候选人名单将被定期分享给所有会员国,各国均有机会公开“面试”候选人。
强烈鼓励各国提名女性候选人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定于2016年年底结束任期,下一任秘书长应于2017年1月1日上任,一届任期5年。
公开信说,“早提交候选人将有助于安理会商议”。一些联合国官员说,希望明年3月前能完成候选人名单。
吕克托夫特说,争取明年3月底或4月初开始安排候选人“面试”,最终7月底之前安理会开始遴选进程。
“我们邀请(各国)提出被证实具备领导和管理才能、在国际关系方面经验广泛、具备强大的外交、沟通、多语言技能的候选人,”公开信说。信中强烈鼓励各国提名女性候选人,“相信有必要确保女性和男性……机会平等,鼓励会员国考虑提名女性以及男性作为候选人”。
联合国成立70年来,历任8任秘书长,均为男性。许多会员国呼吁,联合国应有一位女性秘书长。
另外,按照地区轮换的共识,下一任秘书长应来自东欧。不过,公开信中,对候选人来自何地区未作硬性规定。
按照吕克托夫特的说法,某一会员国可单独或几个会员国共同提名候选人,而且某个国家提名的候选人不必是本国公民。
他说,现阶段,已收到两份正式的候选人推介,分别是克罗地亚女外长韦斯娜·普希奇和联大前主席、马其顿前外长斯尔詹·克里姆。
法新社报道,其他潜在人选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这两名女性均来自保加利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新西兰前女总理海伦·克拉克;智利前女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
李良勇(新华社专稿)
■ 遴选程序
●15日,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与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鲍尔共同签署公开信,并散发给联合国会员国,正式启动征求、遴选和任命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程序。
●会员国以信函形式将候选人提交联大主席和安理会主席,二者会根据进展向会员国散发候选人名单,并向其提供非正式对话或会面机会。
●安理会将于明年7月底前开始其遴选进程,并将及时向联大推荐人选。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秘书长必须首先由安理会推荐,然后由联合国大会任命。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定于2016年年底结束任期,下一任秘书长应于2017年1月1日上任,一届任期5年。(据新华社)
大国暗战下任人选
有“世界总统”之称的联合国秘书长5年一个任期,下一任秘书长产生的过程中是否仍然牵涉大国之间的博弈?最有可能的人选会是谁?
“肯定会涉及大国博弈”
根据联合国相关规则,参选人要在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中胜出必须通过三关:在联合国安理会中获得至少9国支持;常任理事国都不反对;联合国大会至少获半数通过。这三关中,最难的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不投反对票。
外交学院外交系副教授牛仲君告诉南都:“秘书长人选肯定会涉及大国博弈,由于五常有否决权,因此秘书长必须获得五常的支持,然后再选票数最多的,作为联合国来说,当然希望秘书长既能获得大国支持,又能熟悉联合国事务,能够加强联合国的影响力。”
“对大国来说,既希望秘书长来自本国亲近的国家,又希望通过秘书长来贯彻本国的外交政策,因此历史上秘书长改选一直争夺激烈。”牛仲君表示,“1981年的秘书长改选(当时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已连任两届),中美各使用了16次否决权,拖到第二年1月才选出,1996年的改选,加利只是因为美国一国的反对而没能当选。”
牛仲君指出,候选人首先需要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调动很多外交资源,还要获得至少一两个常任理事国的主要支持,并且其他常任也不反对,这背后还有利益交换,最好还要有能力和影响力,在安理会投票时票最多,因此很复杂。
东欧人选会致大国分歧?
瓦尔德海姆落选后,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产生形成了一个惯例:根据地区轮换(各大洲人选轮流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指出,按照地区轮换的老规矩,轮到东欧地区了,“因为这个地区从来没有出过联合国秘书长。”不过刁大明指出,东欧基本上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夹缝,估计会有各种问题。
牛仲君也持类似看法,“如果候选人真来自东欧,那美英法和俄罗斯、中国的博弈会很激烈。东欧的国家分属北约国家、欧盟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立场差别很大(亲俄、亲欧、亲美),会造成大国的分歧。”“虽然历任秘书长没有来自东欧的,但是有3个来自欧洲。美洲只出现过一个。”牛仲君告诉南都,“我个人并不完全看好候选人来自东欧,也可能来自南美的,这取决于美俄关系,大国如何博弈,因此现在预测还为时过早。现在还只是处在候选人推荐阶段,还不知道大国,特别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
会是博科娃?
牛仲君表示,联合国当然希望选一个女性,毕竟两性平等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从体力和能力方面,女性都没有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感觉如果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参加竞选会有希望,她来自东欧,熟悉联合国事务,有国际组织经验,但是能否参与竞选还要看本国政府的支持和大国博弈,因此现在预测谁都还为时过早。”
刁大明也认为,博科娃值得关注。“她来自保加利亚,在美国和俄罗斯都学习过,也许比较完美。不过竞争还未真正启动,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