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比尔.盖茨接受Quartz网站的访问,解释向机械人收税的理念\网上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3月3日讯(记者 常欣悦)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如今的机械人可以做外科手术、拆除炸弹,甚至打败围棋高手。人工智能(AI)时代的大潮汹涌来袭,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场劳动经济的革命,机械人必将接替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因此最近关于对机械人徵税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上月接受Quartz网站採访时,提到支持政府动用税收制度在人与机器间恢復平衡的想法。他认为,可以通过对机械人徵税,来筹集资金,帮助被自动化所取代的工人进行再培训。
盖茨称,若“自然人”年薪达到五万美元就要纳税,那么机械人要是做了同样的工作,它或至少是它的“僱主”也理应被同样地徵税。一方面,政府利用这样的税收导向,可以鼓励企业更多的僱用“自然人”,减缓自动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盖茨认为通过税收调控还能协助解决各行业人手分配不均的问题。毕竟,在教育、养老等机械人无法胜任的行业,仍存在大量的劳动力短缺。而通过向机械人徵税,社会可以筹集资金培训那些被自动化取代了的人,让他们到这些行业中发光发热。
盖茨:阻碍创新只是小代价
其实,盖茨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现正征战总统大选的法国左翼激进人士哈蒙、卢森堡社会主义欧盟议员德尔沃,甚至喜欢剑走偏锋的科技界领头人马斯克也都曾提出过类似的想法,他们还将徵机械人税与“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联繫在了一起。
其中,德尔沃付诸行动上书欧盟,要求企业将使用机械人而得的利润上报国家,“以便于徵税及为社保做出贡献”,她希望用机械人纳的税来为欧盟公民发“基本工资”,以解决目前社保制度的缺陷。但这项提议于上月16日在欧洲议会以396票反对、123票贊成及85票弃权的结果被驳回。
以国际机械人学联合会(IFR)为首的反对者认为,这根本等于变相抑制创新。因为本质上来讲,对机械人徵税并不比对使用Excel电子表格、烤麵包机、或任何其他节省劳力的设备徵税更有道理。没理由去惩罚提高生产率和创造财富的技术创新,但盖茨却认为这只是一个小代价。德尔沃也说,议员们“拒绝考虑就业市场可能遭受的负面后果”让她很失望。
牛津大学2013年度的报告预计,由于自动化或人工智能,美国约有47%的总劳动人口将面临失业。2015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美国有45%的工作可以被现有的技术所取代。2016年末,奥巴马政府发布报告警告未来几年或有数百万美国人因技术进步而失业,强调政府需要开始想办法。
举个例子,即将投入使用的亚马逊智能超市“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就相当任性。“拿了就走”超市既没有收银员,也无需结帐手续。顾客进门后,打开手机 上的AmazonGo程序,店内的摄像头可捕捉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传感器能记录消费者拿起或放下的物品、智能程序会自动在电子购物车内做加减处理,结束购物后顾客可直接离开,而AmazonGo会自动从他们的信用卡上扣钱。这也就意味着,派货员、店员、收银员等职位都已被机械人或AI代替,再加上连送货的工作都可以由智能无人机完成,“机械人抢你饭碗”真不是个耸人听闻的说法了。
工人下岗元兇并非机械人
但是,蓝领阶层工作岗位流失的元兇真的仅仅是自动化的发展么?彭博社专栏作家别尔希德斯基驳斥称这种论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说,1979年美国人才市场上有40.5%的人从事蓝领工作,但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31.2%。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不再甘愿只做蓝领,即便职位有空缺也未必会有年轻人来任职,那么不用机械人谁来干这些活?说机械人抢工作或许还是“本末倒置”了呢。第二,身为发达国家,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将蓝领工作外包,直接导致国内蓝领工作数目下降。第三,社保系统的逐步完备给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后备保障”,失业保险的优化让人们更乐于冒险,不愿平平实实当个工人。
因此,要想提高美国低层人民的就业率可从这三个方面下手:限制高等学府的入学率,给学生贷款加息,刻意降低公民的教育水平;反全球化,把输出的工作拿回来;撤社保医保,回归纯资本调节,减少政府补助。而这些,恰恰就是特朗普上台后正在执行的策略。理论上讲,它们确实可以帮助类似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创造就业率的回升,但长远来看,真的有助于社会发展么?
AAAS:要超越科学泡沫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月19日召开年会时特别强调“研究人员要超越科学泡沫”,接接地气。AAAS指,虽然明知特朗普的大量政策都是在与时代背道而驰,但科学家们的目光不应仅停留在和他作斗争上,而应该多考虑一下如何为“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服务”。因为他们就是第一批因科技、社会变化而感到被“落下”的人。如果科技的发展不能照顾到他们的所需,那么未来将有更多的人会因为技术变革和感到“无助”,想要走回头路。
正如盖茨在访问中所提到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若人们总体对创新的畏惧多于热情,那是很坏的一件事。这意味着人们不会促使机械人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徵税后对需要的人进行补贴,总比禁止机械人项目发展要好。”
创后人类“赛博格”抗击机械人
图:史丹福大学神经外科研究人员在患者头部装入芯片,让瘫痪人士能够用意念“打字”\网上图片
除了向机械人徵税以外,SpaceX创办人马斯克二月初在迪拜演讲时还给出了另一个让人类“与时俱进”、在受到机械人冲击时仍能保持统治地位的方案,那就是製造“赛博格”(cyborg,又称机械化人、人机融和),即将“生物智能和数字智能结合”。
马斯克提到了一个能连接人类大脑和电脑的系统,即所谓的“神经织网”概念,指的是在人类大脑上加入一个数字化的智能层。而就在马斯克这场演讲结束不久,《科技纵览》就刊登了美国史丹福大学神经外科研究人员在赛博格技术上取得的突破,这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不再是假设。
科学家们将电脑芯片植入瘫患者的脑部,让他们能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光标在屏幕上打字。一位64岁的脊髓损伤全瘫男子利用该技术创造了瘫痪人士的打字纪录:每分钟八个单词。这一速度是先前世界纪录的四倍。
这么看来,赛博格技术似乎为人类进化提供了一种“捷径”,能让残疾人变成健全人,让健全人拥有“超能力”。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何限制赛博格技术不被武器化,如何平衡这种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将成为新的难题。
“全民基本收入”应对AI挑战
图:瑞典也曾讨论是否引入全民基本收入,当时有社会组织在广场写下“如果不需要担心收入,你想做些什么”的标语,引发大家讨论\网上图片
大部分左派政治活动人士及科技界巨头在提及向机械人徵税时,都同时引入了无条件“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但这种“不干活就拿钱”的政策,仍受到多重质疑。这能解决贫富差距么,还是会变成养懒人的机制?托马斯.摩尔在《乌托邦》中提到无条件将钱分给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防止犯罪。出生于工人家庭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认为,基本收入可结束贫穷,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没有“陷阱”的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不但不会养懒人,还能帮助个人发掘出最大的潜能。
实行基本收入的想法在政治光谱两边都有捍卫者和诋毁者。左派的一些人捍卫它,说它将结束贫困、减少不平等并且解决自动化的问题;右派的人捍卫它,说它有助于结束政府的家长式作风,并减少那些干涉个人自由的社会保障计划。另一方面,左派的一些人攻击它,说它将取代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右派的一些人也反对它,因为它妨碍个人自给自足和政府独立。而这质疑背后的根本问题其实是,我们到底想给穷人多少信任。
一贯拥有神话般福利政策的北欧当然是最早实现“基本收入”的先锋。芬兰自今年伊始挑选了2000名年龄介乎25至58岁的失业国民参与为期两年的试验计划,每人每月可获发放600美元的免税“基本收入”。或许两年后,芬兰的实践会给“基本收入”可行性一个更为贴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