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表示,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影响了全球1%人口的精神分裂症,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
他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NA发生突变,从而破坏了影响化学信使在整个大脑中传递的基因。
科学家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可能由基因突变破坏大脑中的化学平衡所致。(图示)
信使的平衡在确保大脑健康发展和功能正常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使,可以“刺激”脑细胞开始活动。然而其他一些化学信使则会“抑制”细胞活动。
因此,对神经递质的破坏会对细胞能否行使功能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他们将该发现称为一个“突破”,表示他们希望这能有助于开发该疾病的新治疗方案。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卡迪夫大学的安德鲁·波克林顿(Andrew Pocklington) 博士表示:“我们终于开始明白精神分裂症是哪里出了毛病。”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疾病,导致一系列不同的心理症状,包括:
幻觉——听到或看到不存在的事物;
妄想——不是基于现实且常常与事实相悖的异常念头;
基于幻觉或妄想的思想混乱;
行为变化。
医生常常将这种精神疾病称为精神分裂症。意思是有时候一个人可能无法将自己的思想或观念与现实区分开。
来源:《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系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