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房携手房企玩众筹
互联网思维对房地产的改造又深入了一步。只是这次的改造从以往的营销层面前移到了开发层面。金融巨头平安旗下的平安好房拉着万科、绿地等房企巨头一起玩起了众筹买地、众筹建房。相比以前民间自发组织的众筹建房多以失败告终,这次有开发商龙头和金融巨头参与的众筹看上去正规得多,只是要想真正成功,要探索的还有很多。
大佬聚会
5月29日,一场堪称房产商“超豪华阵容”的论坛在上海(楼盘)陆家嘴召开。郁亮、张玉良、任志强、潘石屹、冯仑、杨国强、宋卫平……每一个都是地产圈的绝对大腕,而把他们聚在一起的原因,是国内首个房地产众筹联盟的成立。
这个联盟是由平安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平安好房发起的。万科、万通、碧桂园、绿地集团、绿城集团、世贸地产、宝龙地产、大华集团、华远地产(600743,股吧)、协信、新希望地产、旭辉集团、东渡地产等排得上号的百强房企都成为这个房地产众筹联盟的参与者。
据了解,这个房地产众筹联盟的运作模式,是以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形式,联合开发商推出系列房产众筹产品,直接让投资者介入楼盘前期开发,投资者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前期众筹标的价格与楼盘的售价的价差。
说到这个联盟的发起,就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冯仑,另一个就是平安好房的CEO庄诺。今年3月份,素有房地产思想家之称的冯仑找到庄诺,商讨进行房地产众筹的设想,两人几乎一拍即合,随后的章程拟定、团队组建和平台搭建一气呵成。
根据他们的设想,这次众筹平台的成立,要把那些大房企和优质项目拉进来,一方面是树立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是保证项目成功率。平安好房方面表示,会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该评审委员会由财务、金融、法务、审计专业人士组成),会对众筹人或机构资质、信用、背景、预期收益、还款能力评定、有无担保、法律风险等进行审核,只有全部审核通过,众筹项目才能上线。“众筹联盟设定了27套标准,进行房企和项目筛选。一开始申请的项目有56个,最后只有10多个项目通过审核。”庄诺表示。
众筹探索
提起房地产众筹,最先想起的往往是以前由民间自发发起的“乌托邦”式的集资建房。在北京(楼盘)、南京(楼盘)、温州(楼盘)等地都曾有过组织者通过网络论坛、博客等媒介号召人们集资买地、建房,宣称大家能够以成本价格取得集资建设的房子,圆自己的住房梦。在这些集资建房的想法被提出之时,有一大批响应者,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后来的结果却使这样的梦想大都落空。
回顾这些集资建房的案例,或因资金实力不足无法在拍卖市场拿到地块,或因集资者意见不统一走向分裂,或因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停滞不前,即使有少数建成者,也会因违反房源销售必须向市场公开的相关规定遇到阻力。“这个众筹联盟和以前的集资建房相比,完全就是正规军和散兵游勇的对比。”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联盟背后是平安集团和诸多龙头开发商,在开发资质和资金实力方面无需多言,在项目筛选和风险把控方面也可以做到更正规和完善。
根据平安好房的介绍,要参与众筹流程并不复杂。只需要注册成为平安好房网会员、选择想要支持的众筹项目、支付认筹款、关注项目动态、获得回报五步。从其已经发起的10多个众筹项目来看,基本都达到了预期的认筹额度,一些项目认筹度甚至超过100%。
潜在难题
在冯仑看来,房地产众筹解决了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双重需求。一方面是开发商对资金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购房者对低房价和个性化的需求。
冯仑在发布会上算了一笔账,对于开发商来说,现在融资的成本大概10%左右,这部分资金通过众筹可以节省,另外传统的营销费用大概占3%到5%,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的节省,在最终客户拿到产品时感受到的实惠大体上是20%到30%。
开发商节省了融资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提前锁定潜在客户,购房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房子,还能参与前期开发环节,打造自己的个性化房子,即使最终放弃购买房屋产权,还能通过份额转让、项目分红等形式获得投资收益。
正是这种看上去双赢的模式,为众筹联盟吸引来这么多大牌开发商。不过也有人给出了更为冷静的观点。万科副总裁张海就表示,地产众筹模式的尝试意义可能更大于实质内容,毕竟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模式,能证明众筹的成功。作为一项投资行为,在看到收益的同时,风险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参与众筹的大都是个人投资者,对他们来说,参与众筹或出于新奇或出于实际的购房需求,但对他们来说,一旦在这方面有一次不成功的投资经历,就必然不会继续参与这种新奇的投资形式。
对于平安好房和小伙伴们来说,一定程度上做房地产众筹的机会只有一次,留给他们可透支的试错空间并不大,在做出探索的同时保证成功率至关重要。
新金融记者 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