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列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版画) 李以泰 作 [保存到相册] |
1925年10月21日
创作《伤逝》,未另发表,收入《仿徨》。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记叙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他们同是“五四”时期具有个性自觉、民主思想的知识青年,憎恨专制制度,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深信“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曾一度冲出封建樊笼,建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家庭”。
但婚姻自由只是人生一小步,在这一步里他们“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个性自主没有生存基础的支撑,使他们孤立无援,不堪一击,涓生失业,家计无着,终于使两人感情破裂。子君回到大家庭中抑郁而死,涓生枯坐于会馆,在悔恨、空虚、凄清、绝望和痛决过去的虚妄中度月。作品思考的是个人命运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也暗示出个人“温饱、生存和发展”三者之间难以逾越的层次。
《仿徨》出版后,善于对号入座的一些读者猜测写的是鲁迅自己的故事,鲁迅在1926年12月月29日致韦素园信中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脸,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愈做愈难了。”周作人晚年在《知堂回想录》里提出,《伤逝》不是普通的小说,乃是假借男女的死亡来悼念兄弟恩情的断绝。不妨聊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