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单”见证中巴军贸合作(2)
据《简氏》报道,在目前巴基斯坦的空军序列中,超过120架歼-7P和越来越多的JF-17战斗机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专家分析,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见证了地区局势的风云变幻。而中巴之间的防务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证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也稳定了南亚的局势,是对于整个国际安全有益的合作方式。
特别是近年来,中巴防务合作的技术水平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发表文章称,在陆军装备领域,中国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将85-ⅡM主战坦克批量装备巴基斯坦陆军,同期中国陆军装备性能相似的96式坦克。《汉和》认为,就国与国之间的防务合作关系而言,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技术保留非常少。例如在中国帮助下设计的“哈利德”主战坦克在巴基斯坦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而在空军方面,中巴联合研制的K-8教练机几乎是同时装备两国空军的。
文章认为,在后冷战时代的新形势下,中巴防务合作不仅没有降温,反而进一步升温,而且新一轮的防务技术合作即将展开。巴基斯坦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巴将联合研制预警机,同时更多的新式中国武器也在巴基斯坦考虑装备采购的名单之中。
巴军助力中国军品提升
实际上,中巴友谊绝非简单的“你给我予”,巴基斯坦军方的认可与接受,让中国军品“走出去”战略更有底气,更有保障。中国坦克技术泰斗方慰先就亲身感受到“巴铁”所给予的充分信任。1990年,巴基斯坦不顾美国的阻挠,与中国签订一揽子军品引进合同,中国尚未定型的85-ⅡAP主战坦克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合同要求该坦克性能不低于苏制T-72,1991年底就要交付50辆,还要参加该国1992年3月23日的国庆阅兵。方慰先说,这是一个风险特别大的合同,周期短、时间紧,而且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尽管技术不成熟,首批交付的样车出现过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但巴军方宽容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朋友的信任,终于使得85-ⅡAP“驶出彷徨”,一跃成为巴陆军率先形成战斗力的“准三代坦克”。日本《战车》杂志称,当时巴军装备数量从原先确定的200辆提高到250辆。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殊荣并列装解放军的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也是率先在巴基斯坦打开市场,然后走向世界。据香港《军事家》杂志的报道,上世纪80年代,红箭-8的出口被列为中国国营北方工业公司的外贸推销重点,而头一个外销对象就是巴基斯坦。当时,巴陆军已经装备美国陶式导弹,要说服他们改装名不经传的红箭-8,阻力非常大,巴陆军领导人主动安排红箭-8与陶式导弹的对比试验,结果红箭-8五发五中,而陶式导弹只有五发三中。最终在1987年,中巴两国签订第一份红箭-8导弹的出口合同,接着1988年又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一条红箭-8导弹生产线。中国在技术上的无私态度,也使巴方对中国装备充满信任,并结合自身使用经验帮助中国武器打开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