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要闻 > 正文

电影产业硬币的两面:走向国际VS深入内地

2016-03-20 08:54 作者:2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香港有着特殊的意义: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作品影响了如今正值壮年的内地电影创作者;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容量有限,又使得更多的香港导演北上发展,与内地导演一同开创了400亿的大格局;现如今,香港又成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平台。于昨天落幕的第20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电影公司公布新片计划,电影创作者思想交锋,从中透露出电影产业的两个风向——以旗舰影业为代表的电影新力量看重香港这个电影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电影真正地走出去;以王晶为代表的香港电影人看重与内地的合作,合拍出高质量的电影,再看有没有机会进军国际市场。

  以香港为平台 走向国际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共同出资成立的总部位于香港的“旗舰影业”致力于制作出全球化的华语电影,并面向全球市场发行。“旗舰影业”在香港影视展上公布了一系列电影项目,包括陈可辛执导的民国悬疑大片《酱园弄杀夫案》,以及陈可辛携手《荒野猎人》监制布莱特·拉特纳联合推出的奇幻电影《Beautiful Coma》、灾难动作片《巨齿鲨》、剧情片《中国华尔街》、动画电影《许愿神龙》等12部,不少都是中外合拍的电影项目,彰显了“旗舰影业”以香港为平台,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雄心。例如灾难动作电影《巨齿鲨》,就改编自美国畅销小说,投资额高达1.5亿美元。《巨齿鲨》的制片人由贝拉·艾芙莉和戢二卫担当,称得上是中西合璧。据艾芙莉和戢二卫两人透露,《巨齿鲨》将被打造成一部中外合拍的动作海洋探险大片,“我们也会把中国和美国的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此外,由陈可辛和布莱特·拉特纳共同监制的奇幻电影《Beautiful Coma》也是一部中外合拍片。布莱特·拉特纳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多面手,既能做导演,也是一位很好的监制。他执导的《尖峰时刻》、《X战警3》等片都大受欢迎,其监制的最新作品是“小李”凭之拿下奥斯卡影帝的《荒野猎人》。值得一提的是,布莱特·拉特纳早有来华拍片的打算,他创建的RatPac娱乐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在文化创意和娱乐产品领域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达成战略合作,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制作中国题材的作品,并把它们推向全球。

  作为一家致力于制作全球化的华语电影的公司,“旗舰影业”为什么会把总部设在香港,并选择在香港影视展上公布首批电影计划?华人控股集团董事长黎瑞刚表示:“香港有非常好的电影人才和电影资金的资源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再借助华纳兄弟成熟的电影制作工业,我们相信这种强强联手大有可为,我们的目标也是制作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电影。”华纳兄弟娱乐主席凯文·苏吉哈拉则展望了与中国本土电影创作者携手的美好前景,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充满了讲故事的能手,从编剧、导演到演员、技术人员,我们都期待在未来能跟他们合作。”

  香港影人发展 深入内地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五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业内预测,今年有望突破600亿元,到2020年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内地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正是“旗舰影业”这样的公司大规模投入制作全球化华语电影的底气所在。而作为电影产业“硬币”的另一面——香港本土电影市场的容量有限,使得更多的香港电影人才北上内地发展事业。

  在“飞跃国际·从地方开始——与监制对话”论坛上,香港导演王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本土电影市场持续20年萎靡不振,导致很多电影项目仅靠本土市场根本找不到投资。在这种大背景下,香港电影人只有深入内地合作拍片,才能得到拍高质量电影的机会。而与内地合作拍出了高质量的电影,自然就有机会进军国际市场。“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主要原因是背后有来自台湾电影市场的支撑,当时台湾需要很多华语电影。但随着台湾电影市场的崩溃,香港电影也得不到更多的投资资金,我都试过用300万去拍一部电影。成本上不去,又如何拍出高质量的电影,又何谈进军国际呢?”王晶认为,内地电影市场爆发式的增长对于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都是一个好机会。“目前,内地电影的成本可以达到2亿元人民币,已经接近好莱坞B级片的水平。而香港本土电影成本最多也就2000万人民币,制作水平无法保证。一部电影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制作成本不能低于1000万美元,但这对香港电影人来说,实在太困难了。所以我觉得香港与内地进行合拍,然后通过这些合拍片进军国际市场,是一条比较高效的路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王晶看来,与内地合作拍摄高品质的合拍片,只是华语电影国际化的第一步,华语电影想要进军全球主流市场,还要在语言和明星阵容选择上下功夫。王晶认为,华语电影可以向法国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吕克·贝松取经,吕克·贝松很多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采用英文对白,好莱坞大腕主演,再搭配本土明星的模式。王晶说:“未来10年,我们要拍摄英文对白的电影,这样才能令华语电影更快地打入全球市场。”

  北京晨报香港专电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