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要闻 > 正文

专访作家雷兴荣:文学是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

2016-04-06 10:21 作者:顾宝军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查章维  李洁明

 

    雷兴荣, 1984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系中国诗词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勤县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现供职于甘肃民勤农村商业银行。中学时期,荣获多次全国和省级作文大赛奖;2006年,荣获甘肃省大学生第六届挑战杯学术论文大赛三等奖;2012年,其散文诗《当我们踏着夕阳》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1998年在《少年文摘报》上发表作品后,作品散见于《中国绿色时报》《山东文学》《山东诗人》《西北军事文学》《时代文学》《远方》《西凉文学》《凉州文艺》《西凉晚刊》《甘肃信合》《胡杨》等报刊;有作品入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当代诗人作品精选》。2012年4月,其长篇小说《伤花烂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5年7月,其诗集《青春单向道》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其长篇青春励志小说《三十而立》由线装书局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引发读者专家热评。

    

    作家雷兴荣

    

    雷兴荣诗集《青春单向道》

 

    《中访网》:你14岁的时候就在《少年文摘报》上发表了处女作,能谈谈当时的情境吗?

 

    雷兴荣:我当时在民勤县第三中学读初二,那篇文章题目叫《爸妈,我明白》,写的是我父母离我们村有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开荒种地,我下决心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父母的故事。我记得文章只有几百字,报社还给我寄来了八块钱的稿费。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也是我人生的第一笔“收入”。我花了四块钱给父亲买了一把惯性剃须刀。父亲为此非常高兴。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少年文摘报》社聘我为学生小记者,还给我寄来了小记者证。我现在还保留着这个证,可以说,这次经历开启了我的写作生涯。

 

    《中访网》:在你的写作生涯中,除了多次荣获全国或省级征文大赛的奖项外,有哪些关于投稿的难忘记忆呢?

 

    雷兴荣:我其实一直很少投稿。有自己满意的文章,才会象征性的投出去一些;或者有人约稿,我才会选一些发过去。我在2006年创建了新浪博客,那时候博客刚兴起,是一种新型的传播载体,我很多的文章都首发在博客上。我刚开始觉得文学是一种自私的东西,应该跟自己的行为和爱好有关,是对自己成长道路和人生历程的记录。我现在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如果你被冠以“作家”称号,你的文字就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的,而应该是对别人,对社会的一种担当和责任。

    

    雷兴荣在新书签售仪式上

 

    《中访网》:你大学时就在博客上发布了很多文章,毕业后有没有考虑过进与写作相关的单位工作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了金融系统相关专业?

 

    雷兴荣:2006年我大专毕业,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又在甘肃政法学院进行了两年的本科阶段学习,再后来参加了我们县的银行考试,考上后就一直工作到现在。说实话,我一直想上中文系。因为我高中是学文科的,也热爱文学创作,上大学之前一直想学习专业创作,甚至幻想将来成为世人皆知的大作家。但是我的父亲让我学习金融专业,希望我将来可以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父亲自然有他的想法和道理,作为儿子,我应该理解他,信任他,孝顺他,于是我就听从了父亲的话。

 

    《中访网》:你觉得个人事业与兴趣爱好是否可以相互平衡?也就是说可以齐头并进、互不影响?

 

    雷兴荣:我觉得每个人的感触有所不同。就我而言,这个度就需要自己把握。我觉得我的文学创作不会影响工作,因为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两者齐头并进、互不影响应该可以做到。

 

    《中访网》: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考虑过走专职作家的道路吗?

 

    雷兴荣:我的写作一般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在别人上网、喝酒、唱歌的时候,或者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在夜晚写的比较多一些,因为晚上不会被打扰,可以保持清醒的思绪,写起来比较流畅。我不会放弃工作去专职写作,现在不会,估计将来也不会。因为我一个农家子弟成家立业,跟我在民勤农商银行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这个大集体造就了现在的我。我会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单位的发展添砖加瓦,奉献自己应该奉献的一切。

    

    雷兴荣长篇小说《伤花烂漫》

 

    《中访网》:你的第一本书《伤花烂漫》出版时,时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自祥先生亲自作序赞许。请问这本书除了让你跻身甘肃省作家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雷兴荣:《伤花烂漫》是一部青春小说,也是我的长篇处女作,给我带来了好多东西,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很大,更加坚定了我坚持创作的信念,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写作。现在我用电脑,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一直在写。

 

    《中访网》:在《伤花烂漫》兰州首发式上,著名评论家杨光祖教授评价你骨子里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那种东西。在你看来,你与其他作家相比,有哪些别人所不具备的特质呢?

 

    雷兴荣:杨光祖教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大师级前辈,我们见过好几次。他从来没有学者的架子,在文学上,总是或直接或委婉的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我很感谢他。他还评价我的文字有生命力,是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和认可的。其实,对我而言,我并没有觉得我有什么超凡的潜质或特质,但是我的确是在用我的热心、爱心、仁心、道心等等在写作。

    

    雷兴荣在《伤花烂漫》首发式上发言

 

    《中访网》:《三十而立》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大西北男人的成长史,能谈谈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吗?

 

    雷兴荣:我在读高一时就尝试写过一部小说,叫《大漠男孩》。后来参加工作了,我就想着在此基础上写第二部长篇。在张掖稽核审计中心挂职学习时,因为身在他乡,朋友比较少,时间很充足,《三十而立》的大部分内容就是那时候写的。既然选择了它,我就坚持写下去,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定稿,前后写了一年多。因此《三十而立》中就有《大漠男孩》的部分内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中访网》:《三十而立》中有很多你自己的影子,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两年光景了,你仍然耕耘于这块自己所喜爱的沃土。你觉得文学创作对你的人生有什么现实指导作用呢?

 

    雷兴荣:文学给与了我很多,是我人生成长道路上举足轻重的财富。它可以让我沉下心来,把现实中许多无法言语的故事或者思想,融合在文字里面。文学也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的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人,感恩事,感恩可以想象和本身存在的任何具体形式,因此我感恩文学。文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会坚持写下去,只要自己还想写,只要还有一个读者,我都会坚持写下去。

 

    《中访网》:在你的博客等网络平台上,有许多读者朋友或者作家热议你的《三十而立》,这本新书的宣传片观看量也很高,对此你怎么看?

 

    雷兴荣:到目前为止,我收到或者在网上浏览发现了至少有二十篇关于《三十而立》的书评,我从我的微信微店以及专门负责配送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本书卖得还不错,基本上涵盖了全国主要省市。这对于像我这样的作家群体来说,不得不说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我想《三十而立》之所以能被读者接受和评论,说明书中的内容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触发了他们藏在心中的那些关于青春的记忆。宣传片传播的很快,也得益于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用相声演员岳云鹏的台词来形容,这太神奇了。

    

    雷兴荣青春励志小说《三十而立》

 

    《中访网》:面对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如今娱乐多样化,阅读呈现电子化、碎片化、边缘化的现象,你觉得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

 

    雷兴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化阅读,只要还有人在阅读就有积极意义。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你不前进就等于在倒退。而我仍然喜欢读书,不管是陈忠实、贾平凹,还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我都会或多或少的读一些。陈忠实的《白鹿原》,我看了两三遍,我看的是作者讲故事的那种技巧,以及一些写作技巧,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写出那样优秀的作品,从而回馈给我的读者朋友。

 

    《中访网》:在你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还有哪些已经摆上案头的规划?

 

    雷兴荣:长篇小说的创作还在继续,我的第三本长篇励志小说已经写了一部分,我计划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来完成它,无论是写作水平、技巧,以及其它方面,我会力求做得更加完美一些。毕竟文学没有捷径可走,文学是靠作品说话。因此我还会写一些中短篇小说,进一步提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争取给读者带去更多的精神大餐。最后感谢《中访网》全媒体的采访,借此机会感谢所有喜欢我的读者朋友,也希望大家可以把我的书推荐给你们的朋友。
                                                                                                                                  
责任编辑:顾宝军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