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质量难保证 “海归”就业被泼冷水
满怀期望回国 现实中遭遇就业难
“2015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显示,在海归就业中,14.3%的海归选择进入金融业,贸易零售、地产建筑、互联网行业分别占到7.2%、6.9%、5.5%。海归创业领域中,排名前三的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零售分别占比18.6%、13.6%、13.6%。
记者采访发现,满怀预期和憧憬,现实中却遭遇就业难,成为不少海归人员的共同遭遇。
曾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张俐(化名)说,她还在紧张赶论文时,国内毕业生就早已在校园招聘中找到工作。她在7月份毕业回国后发现,心仪的单位都已结束招聘。最终还是得靠父母托关系才进入一家国资参股企业工作。
“求职四处受阻,自己的留学和外语优势,招聘企业并不看重,这让我多次对当初选择留学充满怀疑”。张俐说。
一家知名美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赵蕊说,“外企现在更加注重本土化,有的连英文面试都取消了,只要求能够简单交流和读懂英文邮件就行。”赵蕊说,除少数顶尖商学院外,他们现在更加偏向招聘能脚踏实地的国内毕业大学生。
高额留学投入
和实际薪酬有落差
高额留学投入和实际薪酬的落差,让海归难以“屈就”。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对留学归国人员薪酬区间调查显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月薪主要在5000元至1万元,本科和专科毕业海归的工资多在5000元以下。
从英国攻读硕士毕业后回国的小董,在各大招聘会都被“泼冷水”。小董说,在英国留学一年花费约50万元人民币,“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但事实上薪金水平差不多。”
启德教育发布的《2014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也显示,约96%的海归都有拒绝工作OFFER(入职通知)的经历,其中约62.7%的海归是因为收入不理想。
留学生专业扎堆

海外教育质量也难保证
记者发现,当前留学主要集中在海外普通高校的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或者知名学校的心理学、宗教学等冷门学科,导致求职扎堆热门岗位,或所学专业与国内就业难匹配。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将留学教育当成重要产业来支持,需大量留学生支付学费来支持教育机构运营,留学几乎“零门槛”,也让海外留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认为,海归群体在国际化视野、独立思考工作、快速适应与沟通等方面都具有相应优势,无论求职还是创业都会增强发展后劲,“但留学本质上应是对本国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科研条件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到他国补充的短期行为,不应一味对海归群体进行拔高或者贬低”。专家表示,留学人员需加快适应海归常态化的调整,社会各方对海归群体也需宽容与理性,创造条件让有实力的学子能够真正报效祖国。



推荐阅读
大学录取通知书抢先看 你能收到哪一款?高招录取工作已经开始,每位考生都在急迫地等待属于自己的那张录取通知书。近日,江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陆续公布了自主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别致的封面和内页设计,无不彰显着高校的文化底蕴和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详细】
原创报道|教育访谈录|大学排行榜
留守女孩马小牧的第一个暑假:北京,我回来了去年八月,马勇把女儿送回了老家,他说,女儿到了上学年龄,虽然如果手续齐全,女儿可以在北京上小学,但是以后高考就麻烦了。在马勇看来,北京的中小学不如老家江苏重视考试成绩,“在北京即使你打满分,回到老家可能还是不行,而且两地使用的教材、高考的难度也不一样。”【详细】
毕业典礼|校长访谈|志愿帮帮团
相关新闻
- 海归从"镀金时代"步入"青铜时代" 多数收入不如意
- 教育部官员: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平稳
- 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要抽签?清华:保证每一位报名者都能参加
- 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态势:27%“海归”选择国企就业
- 广州海归年增三成 留学招聘会上1400人争500岗位
- 海归硕士还有竞争力吗?
- 调查:超八成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求职曾被拒
- 八成海归月薪不过万 过半青睐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精彩图集
-
大学生手绘“情画” 画出北京好故事
-
教师园区+走教:山村教育新路
-
大山深处的毕业典礼 只为一人举行
-
中南大学校长毕业生寄语
-
施建军:贸大永远是精神家园
-
民大毕业生入疆:看看自己能吃多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