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席国元首发表讲话。印度总理莫迪、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俄罗斯总统普京、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中新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6月11日讯】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10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席国元首发表讲话,介绍上合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习近平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各方将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联互通,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动力。习近平说:“我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俄罗斯总统普京、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记者会。习近平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齐聚美丽的黄海之滨,共同描绘上海合作组织进入歷史新阶段的发展蓝图,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峰会发表贸易便利化声明
谈及印巴加入上合组织,习近平称,峰会期间各方充分肯定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以来本组织取得的新发展,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
习近平强调,各方商定恪守《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宗旨和原则,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坚持睦邻友好,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计。“世界经济復甦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习近平说。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称,各方一致主张,安全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将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落实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公约、反恐怖主义公约、反极端主义公约等合作文件,深化反恐情报交流和联合行动,加强相关法律基础和能力建设,有效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贩运、跨国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我们一致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各方将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巩固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各方将继续秉持互利共赢原则,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农业等领域合作,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地区各国人民谋福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动力。”习近平说。
习近平说,各国悠久歷史和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方愿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各方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深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的合作,扩大同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对话和交流。各方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吉尔吉斯斯坦履行主席国职责,办好明年峰会。
会见记者前,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以及一系列决议,签署《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2022年)》,任命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主任等,见证经贸、海关、旅游、对外交往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下次会议明年吉尔吉斯举行
10日发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提到,成立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论坛将促进地区间合作,各方肯定关于2018年在俄罗斯联邦车里雅宾斯克市举办论坛首次会议的愿望。公报称,上合组织下任轮值主席国将由吉尔吉斯斯坦担任。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下次会议将于2019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
另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根据会议通过贸易便利化联合声明,上合组织成员国将简化海关程序,减少与货物进口、出口和过境相关的手续,提高透明度和加强包括海关在内的边境机构合作,加快货物流动、放行和结关。
德媒:上合扩全球影响力
图:外国记者在新闻中心工作报道上合青岛峰会\中新社
据中通社报道: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2018青岛峰会10日刚刚落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席国元首发表讲话,宣布峰会达成重要共识和成果。对于此次青岛峰会,上合成员国等国际媒体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大篇幅、多角度、充分报道。
俄罗斯塔斯社对青岛峰会给予了重点报道。报道中塔斯社援引了普京总统的评价,认为中国在推动地区间合作,推动“上合”在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认为“上合”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成员国之间会在这一框架内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印度国家电视台开闢了全天的特别节目,全程直播青岛峰会。巴基斯坦《新闻报》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上海精神”依然是“上合”的根基和灵魂。
此外,多家媒体高度肯定了“上合”17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刊文称,如果说安全合作已经成功促进了上合组织的崛起,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经济合作将成为制定新路线的基础,影响力势必得到大幅提升。德国《新德意志报》报道称,随着2017年接受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成员国,“上合”获得了全球影响力。
上合与G7凸显国际治理之变
据中通社报道: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而七国集团(G7)峰会则在加拿大刚刚结束。近乎同期举行的两场峰会,气氛和成果却迥然不同:一方和合相聚,签下诸多合作文件;一方唇枪舌剑,终得不欢而散。观察家认为,鲜明对比的背后,凸显了两者国际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不同。
其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是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彼此关系行为的准则与合作原则。习近平在10日的讲话中将“上海精神”从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復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对中通社记者表示,这“五观”是中国在当前全球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上海精神”的具体阐释。其中,将发展观放在首位,针对的是全球发展不平衡这一根源问题。反观G7的理念,则缺乏对根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二,上合青岛峰会后,上合成员国共同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可谓成果丰硕。相比之下,在彼岸的加拿大魁北克峰会上,G7领导人在关税问题上产生强烈分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指出,上合青岛峰会与G7峰会同时举行,一合一歧,凸显了国际治理之变。尽管上合组织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为解决边界问题,但随着17年的发展,其开放、包容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随着印度、巴基斯坦两个新成员国的加入,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上合组织不仅成为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典范之一,更具有走向国际合作舞台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