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季度小李享受了一笔就业补助。”
“原来老刘的女儿是隔壁村的干部。”
……
在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宝林村村务公开栏前,时常有村民驻足观看并讨论村务公开栏上张贴的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示表。
“以前老百姓总觉得村干部把享受惠民政策的人藏着掖着,有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的嫌疑。现在,党员干部亲属信息、亲属涉权事项及受益项目、具体金额等都公开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谁也没有闲话。”龙岗街道纪工委书记罗上碧说。
据了解,2017年11月,大足区试点推行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制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该制度于今年5月在全市推开。制度推行以来,不仅百姓心里敞亮了,基层干部也明显感到制度的笼子扎得越来越紧了。
延伸监督触角 让“优亲厚友”难以遁形
2017年初,重庆市纪委在专题调研时发现,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查办的民生类案件中,基层“微腐败”案件接近总数的一半:有的党员干部伪造、虚报资料,以获取政策支持、资金补助;有的将项目、帮扶资金提前告知亲友、延后向社会公开,以便于亲友获取;有的明目张胆,直接将工程项目交到亲戚朋友的手上;还有些村民因担心自己不是村干部的亲友会被取消本应享受的惠农惠民政策,不得不“巴结”村干部……
“个别基层干部昧着良心把手伸向贫困百姓的救命钱、养老钱,老百姓对这些‘身边的腐败’是非常痛恨的。”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陈波介绍说,这些行为极大损害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
为防住“蛀虫”管住“蝇贪”,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重庆市纪委决定在大足区先行试点探索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制度。
据了解,大足区制定出台的涉权事项公开制度包括6个环节,分别是报告、比对、核查、公示、说明、监督执纪。具体来说,先由部门、镇(街)行政及事业单位人员和村(社)干部报告其亲属关系,建立党员干部亲属关系数据库,部门、镇(街)在审批惠民资金和建设项目时,将惠民资金(项目)受益人信息数据与亲属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比对出的亲属涉权事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进行合规性核查,对通过核查的涉权事项,在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和其亲属所在村(社区)或项目实施地分别进行公示,对核查发现不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则及时取消,并作为问题或者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推行涉权事项公开制度以来,我们共发现问题线索142个,查处案件49件、处理90人。”大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5月,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开。
不久前,北碚区纪委监委第四督查组在走访贫困群众时接到村民举报称,在张贴的涉权事项公示表中看到了他们村周某某的信息,但“周某某几年前就在镇上购买了商品房,村里却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仍在享受教育资助、产业补助等扶贫政策”,遂质疑村支书优亲厚友。
事情查明后,钱,马上追回;人,立即处理。北碚区开展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工作后,对发现的类似问题线索迅速处理,截至目前已核查涉权事项1011人次。
公开消除疑虑 让“风言风语”烟消云散
除了让“优亲厚友”难以遁形,这一制度的施行还让“风言风语”烟消云散。
“陈某的‘小舅子’真是残疾人啊,实实在在该享受低保救助,以前都错怪他了……”近日,大足区龙岗街道居民王富国看到张贴出来的涉权事项公示表如是说。
陈某是龙岗街道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负责街道低保审核报批工作,但因为身体残疾的“小舅子”张羽享受了低保,一直以来风言风语不绝于耳。大足区推行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制度后,陈某主动亮明与张羽的亲戚关系,自觉接受区民政局低保中心的核查和群众监督,最终打消了群众的猜疑,也还了自己一个清白。
“为了最大限度扩大监督覆盖面,我们还创新了公示方式。”陈波表示,除了常规的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外,各单位还借助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提高公开公示的覆盖面和群众监督的便捷度,实现阳光监督、推动公开透明。
这样的公开,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北碚区施家梁镇三胜村老党员胡大发对涉权事项公开工作连连称好,还自编顺口溜逢人就宣传。“情况公示后,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该得的,我们绝对支持;不该得的,我们坚决举报。”老胡高兴地说。
在许多一心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看来,这项制度不仅是紧箍咒,还帮他们卸下了沉重的“人情负担”。
“自己家的人都帮不上,你这个干部当了也白当!”因为拒绝给不符合条件的舅妈申报低保,长寿区新市街道新同村党支部书记方海平曾经没少被亲戚数落。“这项制度推行后,亲朋好友说情打招呼的没有了,让我们从各种人情中解脱出来了。”
此外,为进一步压实监督责任,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负责对本辖区或监督单位干部亲属涉权事项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30%,区县纪委监委按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并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效果逐步显现 4620人主动说明问题
“董书记,今天来是把我哥哥违规承建村里公路维修和饮水工程项目的事说一下。”前不久,彭水县龙溪镇灯光村党支部书记焦某江来到该镇纪委书记办公室,主动说明自己未经集体研究擅自将村集体项目交给其哥哥承建的事。
从不以为然到主动找组织说清问题,促使焦某江转换思维的,是该县正在推开的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工作形成的强大震慑。自推行涉权事项公开制度以来,彭水县已有859人主动说清问题,退还资金245万元。
彭水不是特例。武隆774人主动说明问题,云阳682人主动说明问题,石柱307人主动说明问题……
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制度推行5个月,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登记党员干部信息27.6万条、亲属信息290.4万条,比对发现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12.1万条,涉及政策项目信息2.4万个、金额456.7亿元,排查民生政策落实中的问题13905个,核查发现问题线索510条,处理领导干部241人,4620名干部主动说明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比对范围,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将各个区县的数据信息汇总到市纪委监委,做到实时掌握。”重庆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强对各区县监督检查的同时,市纪委监委将建立健全基础信息跟进更新、瞒报错报责任追究、涉权事项合规检查、问题线索移交等制度,提高涉权事项公开工作的实效性。(记者 徐建明 通讯员 任锐 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