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地方 >

赞堂: 千年古村脱贫路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9-10-19

利落的板寸,一张方脸,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次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这位赞堂社区的党支部第一书记1999年刚上任时,赞堂的人均现金收入仅为700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近20倍。

 

赞堂社区位于山南市泽当镇乃东区西南角。1968年出生的次仁回忆,儿时的赞堂“到处是泥,人们住的都是人畜混居的土房子”。务农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20年后,当次仁成为赞堂村两委班子成员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抓住机遇,开展多种经营,其中采挖矿石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要项目,赞堂迈开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赞堂社区利用集体经济收入购买了18辆拖拉机跑运输,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走上致富道路,赞堂社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2002年,在党支部的带动下,赞堂从集体收入中拿出6万元解决了5名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12年,赞堂社区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最后的20户约100余名居民告别了土房子,搬入了独家独院的藏式新居。

 

困难户扎桑在2012年搬入了新房。她一边在客厅桌上摆上新鲜的水果,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的新房子特别舒服,以前完全不敢想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除了住房,赞堂社区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翻新了奶牛养殖基地,建好了3000米长的水坝,经营起了接待外地游客的旅馆等。2015年,赞堂社区全员脱贫。2018年,赞堂社区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400元,比1999年增长了20多倍。次仁感叹道:“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的赞堂,柏油路延伸到了各处,居委会旁还搞起了体育场,通过出租场地,每年可以获得近百万元的收入。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创收项目在赞堂落地生根,其中既有砂料厂这类年创收440万元的“大手笔”,也有藏餐馆、旅馆这样社区边的“小动作”,扎桑就是这类“小动作”的受益者。

 

“以前去工地打工每天只有不到30元,还特别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工作,感觉轻松多了。”扎桑说道。

 

经济门类的增加还带来了村集体收入的提高。2018年,赞堂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95万元。

 

有了殷实的“家底”,赞堂社区“代管”了居民的很多事,如医疗和养老保险、良种和化肥费用等都由社区代缴,居民每年还能从社区领取5000元的分红。(新华社拉萨10月17日电)

    地方

    中国-中亚妇女论坛在南宁举行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