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学艺术 >

这种解读《木兰辞》的方法,你想都想不到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8-06-20

null

哇……小编的童年回忆、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要改编成真人电影了,真的非常非常激动,小编记得自己至少看过五遍以上,印象特别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大年初二,小编在亲戚家过年,亲戚给我们一帮小孩先放了一部吓人的香港僵尸片,之后才播了动画片《花木兰》。小编当天晚上就没睡着觉,感觉周围都是僵尸在蹦跶,一遍遍回忆《花木兰》里的场景才没那么害怕。第二天小编又缠着亲戚放了第二遍《花木兰》。

就《花木兰》而言,小编还记得花木兰在军队训练的艰苦过程,也记得那只专职搞笑的吉祥物木须龙,最经典的是花木兰的一帮战友扮女装的搞笑场景。迪士尼的《花木兰》真人电影定档在2020年了,女主演是刘亦菲,男主演是新西兰的华裔男演员安佑森。虽然男主演是没听说过的名字,冲着大名鼎鼎的刘亦菲,小编对真人电影还是有了八分的期待。

null

null

null

上过初中的都应该记得语文课本中的必备篇目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叙事长诗《木兰辞》,迪士尼经典的花木兰形象就脱胎于这篇《木兰辞》。当年小编的班级流行把《木兰辞》改编成各种流行打油诗,让小编忍俊不禁。你或许还记得语文课本上是如何注释《木兰辞》的,但你知道《木兰辞》里隐含着怎样的经济学知识呢?

《木兰辞》的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五胡一通乱战,先是氐人苻坚几乎统一了中原,但是在淝水之战中功败垂成,苻坚本人也被手下大将姚苌所杀。于是北方再次分裂,而之后再一次统一天下的,是崛起于大漠的拓跋鲜卑。

鲜卑人拓跋猗卢于十六国时期建立了代国,在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于公元386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null

鲜卑人

从道武帝拓跋珪开始,鲜卑人可谓所向披靡,从北向南,一路把氐人、羌人打得落花流水。本来拓跋鲜卑自己也是从北面的大漠戈壁南下打到中原来的,但是刚刚占领中原没多久,立刻开始瞧不起还在北面“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柔然兄弟,蔑称其为“蠕蠕”。

柔然人很不开心,心想十几年前大家还都在放羊,怎么才种了几天的地,就翻脸不认人了?你想扮演汉武帝,老子们还未必是匈奴呢!

北魏一看这还了得,你还想翻天了,于是果断征发军户,要发动对柔然的大规模灭族之战!在这场战斗中,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勇士脱颖而出,她的名字叫作花木兰。在《木兰辞》92中,处处都透露着北魏的痕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中原的皇帝,有几个称自己为可汗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名堂”“可汗问所欲”,中原的子民又有几个管自家的皇帝既叫天子又叫可汗的?

null

并且,从《木兰辞》中还可以看出,与汉朝的郡兵制和募兵制不同,游牧民族一贯实行的是军户制。军户的精髓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平时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打起仗来,从每家每户的壮丁里抽调,一般来说五丁抽一是大战,而三丁抽一则是倾国之战了;而不打仗的时候,这些百姓则以放牧为生。所以才有了《木兰辞》中的“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个制度后来被唐朝和明朝都曾采用过,明太祖朱元璋还得意地宣布:“我养兵百万,不消耗民间一粟。”当然中原王朝实行军户制度,总是不如游牧民族效率高。

仔细想来,军户制度应该是有一些优势的。如果人们世代当兵,不允许从事其他的职业,那么应该个个精研武艺,相比之下,募兵制募来的兵往往什么人都有,战斗力应该远远不如军户才对。

null

推而广之,专业分工到户,如同北魏和明代那样,把百姓们分成军户、商户、农户和乐户等,是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度呢?我们可以看看在某个虚拟的场景下,花木兰解甲归田之后,他们一家人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话说木兰经过了数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与将士们一起把柔然打得远遁西伯利亚,自己也谢绝了尚书郎的职位,带着皇帝丰厚的赏赐回到了河南商丘的家中,准备与家人开始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有一天,木兰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闷闷不乐,心中纳闷,便问:“好姐姐,现在日子富足了,为什么还不高兴啊?”

木姐姐叹气道:“妹妹,你也知道的,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可我每次想去学的时候,乐户都不敢教我,说被发现了是要受处罚的。”

null

木兰很无奈地说:“姐姐,这确实没办法,咱们是军户,要公开操练乐器是有些麻烦,不如这样吧,你去挑选几个你中意的乐户,我把他们买到咱们家来,你正好就跟他们学了,你看如何?”

木兰的姐姐大喜过望,飘然出去联系乐户去了。几分钟后,她那曾经“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弟弟又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满头大汗地说:“姐姐不好了,我本来拉了一些牲口和粮食准备去边疆六镇换点当地的特产,结果还没出郡就被郡卒抓住了,说我不是商户,不能过境做生意!现在东西全被扣下了!”

木兰说:“叫你不好好在家练武,皇帝都答应封你个世袭百户了,还折腾生意做什么?”

弟弟说:“哎呀,边疆六镇缺粮食闹饥荒,我看着咱们这边丰收了,就想着倒腾一些粮食过去,一是能赚钱,二来这也是件好事,谁想到……”

null

木兰说:“算啦,我这就写书信一封,你交给郡守大人,说我们不是去买卖而是去赈济的,他就放你过去了。”

当然,我们相信无论是木兰的姐姐也好,还是弟弟也罢,在花木兰这位军功卓著、“策勋十二转”的大功臣出面的情况下,他们小小的愿望都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对于北魏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很可能因为家庭贫困,一辈子都无法学习到自己有天赋或者感兴趣的技能,也不能自由地从事工商业的活动——这就是北魏,一个老百姓几乎世世代代都从事同一个职业的社会

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到底是允许职业流通好,还是应该坚持专业化分工

null

如果坚持专业化分工好,那么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应该是生产效率高度发达的社会,因为每个人的学历、家庭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人的职业,所有的职业几乎都是终身的(并且也是罔替的),可以有无比多的时间充分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事实上,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确实涌现出了一批钳工、车床工的神级师傅,能够用相对落后的机器做出与西方精密仪器加工质量相仿的零件。

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当时拥有了这么强大专业技能的师傅们,生产力却一直很落后呢?反而是日本的企业,采用工作轮换制度,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一度威胁到美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

如果在静态的模型下去考量,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出这个结论的。经济学家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的崛起也一度很困惑,于是跟踪调查了很多日本企业,揭开了专业化分工不敌工作轮换的奥秘——劳动力的流动性

企业如同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内部或者外部的变化。结构性很强的组织,会把员工牢牢地固定在自己的岗位上,那样就避免不了经常出现某些部门无所事事,而某些部门加班加点也干不完的情况。

null

在专业分工的体制下,一个部门的员工没有另外一个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即便是想过去帮忙,也是有心无力或者干脆帮倒忙。

同时,又因为这些活往往都是突发的、临时性的,有时甚至只有几天,连临时工都没有必要招募(日本的情况更加特殊,因为当年的日本是“以公司为家”的终身制,所以日本企业对于雇工尤其慎重),于是不知不觉组织就产生了效率损失。

而习惯于工作轮换的企业,则可以拥有更灵活的组织内劳动力流动,因为大家都有过轮换的经历,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多少都有些了解,所以管理者可以更加灵活地支配手中的资源,以应对突发性的劳动力需求,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活力

null

穿越历史聊经济 :

从周赧王到隋文帝 

作者: 汪凌燕 汪通 

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将相读出来的,往往是尔虞我诈和经略权变,而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却是很多当代经济理论的预演。

    文学艺术

    龙女牡丹杨霞老师书画作品鉴赏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