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当代文学的篇章,我们表现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图谱,谱写时代洪流中广大人民的动人心曲,记录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
中国文学在7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里,写在笔端,用生动故事讲述人民命运,用鲜活文字刻画人民形象,鼓舞人民前进
中国文学队伍建设成就斐然,老一代作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新生代作家逐渐成为文坛中坚,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网络作家等新兴文学创作群体迅速涌现,中国文学的基础愈发牢固、土壤更加深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文学走过难忘的发展之路,取得辉煌成就。一代又一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秉持坚定文化自信和强烈使命担当,描绘广大人民的奋斗历程,记录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变迁,奉献出一批又一批文学精品,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引领风尚、培根铸魂的作用。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学事业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投入历史洪流 记录奋斗历程
每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生活和精神的生动写照,都具有时代的深刻烙印和特征。伴随新中国前进步伐,中国文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与时代一同成长,广大作家满腔热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和改革洪流中,生动记录、真情抒写。翻开中国当代文学篇章,我们表现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图谱,谱写时代洪流中广大人民的动人心曲,记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新鲜变化。中国文学70年发展的重要经验成就,成为广大文学工作者对文学事业充满信心的底气所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反映现实、启迪民众、激励广大人民投身革命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上,毛泽东同志对作家艺术家们说:“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组织者。”可以说,新中国未来蓝图的想象乃至绘就,中国文学是充分参与其中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更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对时代变迁的忠实记录,留下极富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成果。中国革命胜利,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经由文学书写记录,迅速成为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集体记忆,化作中华民族精神图谱。《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留下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无数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情节,承载动人心魄的英雄主义精神,生动昭示共和国的来路和人民政权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广大作家对革命历史的书写表现,以情感和审美的强劲说服力,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凝聚人心,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火热展开,描写这些建设场景和感人故事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创业史》《三里湾》《山乡巨变》等作品对农村生产生活新变化的聚焦,《铁水奔流》《乘风破浪》等作品对工业生产火热图景的展示,都显示出鲜明时代气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以“领风气之先”的姿态,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先后出现,触及广大人民最关注的时代话题,引起全社会反响和共鸣。在这个思想解放、社会转型、现代化建设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创造力获得充分释放,涌现出《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同时“朦胧诗”“先锋文学”在思想、情感、语言、形式上均以其鲜明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姿态,同时代的勃勃生机、丰富多彩构成呼应。文学的主旋律创作与多样化探索为这个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留下极富代表性的精神剪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文学继续与时代的呼吸和脉搏同频共振,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更加宽阔,国家重大成就、社会热点话题、社会生活变迁、人民群众喜怒哀乐,都在文学中不断得到生动呈现。近年来,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诸种文体,以各自方式对脱贫攻坚、反腐倡廉、经济发展转型、重大科技进步等极富时代感的题材进行文学开掘;时代楷模感人故事、人民奋斗精神风貌和多民族丰富生活图景,都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在对新时代新现实书写表现过程中,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被源源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