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器物上的纹饰和图案中找不到饕餮的完整形象,那么,后人只能求助于史籍中的文字记载来判断。
《山海经•北山经》对饕餮的形象作了最完整的记录:“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口)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báoxiāo,音刨宵),是食人。” 据晋代学者郭璞严格考证后注释,此处所说的“狍鸮”即饕餮,他进一步解释说:“为物贪惏(婪),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这就是说,成书于春秋末年到西汉初年的《山海经》,最早为后人描写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饕餮形象。我们以这个形象为依据,与海昏侯墓出土的神兽玉佩饰(图7)诸条进行一个对比。
图7
①“其状(如)羊身”——羊身的特点,一是头上长着双角,或直立或弯曲;二是身上长着羊毛,或长或短。玉佩饰神兽的头上有微微向外弯曲的双角,背部、肘部、腿部有多处毛绒,虽然其他部位未画毛绒,但却让人感觉遍身都是毛。
②“人面”——主要是指眉、眼、鼻、口、耳长得像人一样。玉佩饰神兽的面部眉毛向上吊起,双眼圆睜,鼻孔外露,耳廓较大。最突出的是一张大嘴,咧开成三角形,如果闭上,可能横越整个脸庞。这就非常符合商周青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上饕餮都是大嘴的模样。
③“其目(口)在腋下”——在《山海经》不同版本中,有的是“目在腋下”,有的是“口在腋下”。哺乳动物中,眼睛长在腋窝以下的可能性不大,而嘴巴长在腋窝以下却有可能,必要条件是没有脖子。神兽玉佩饰就是没有脖子,嘴巴张开以后,正好位于胳膊的腋窝之下。
④“虎齿”——老虎的牙齿一是锋利,二是稀少,三是凸出。神兽玉佩饰牙齿只有三颗,且长短不一,但有棱有角,稍向外翻,显得异常尖锐和锋利。据说,远古的人类非常喜欢虎齿,猎获老虎后拔下它的牙齿,做成项链戴在脖子上,表示强大和胜利。
⑤“人爪”——人是没有爪子的,因此这里的“人爪”应当理解为像人手一样的爪甲。神兽玉佩饰上的两只手,一只外翻过顶,一只内翻在胸,正好让人看清手心手背两面。外翻手心上的纹路与人手相同,而内翻手背上的指甲又长又尖,好似鹰爪一般。
至于“其音如婴儿”、“是食人”,虽然也很形象,却无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不过,神兽玉佩饰还告诉人们诸多重要信息。例如饕餮的肚子很大,几乎占据着身体的三分之二,既圆且鼓,这与铺首上的圆环有异曲同工之妙;饕餮有乳头、有肚脐眼儿,与许多哺乳动物类似,说明饕餮是胎生的;饕餮的双脚像老虎趾,一方面有力地支撑着肥胖的身躯,另一方面在受到威胁时可以对其他动物发动攻击。
五、饕餮从此有了“标准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海昏侯墓出土的玉佩饰——神兽,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饕餮形象,它填补了过去人们认知上的空白。饕餮从此有了“标准像”,这是值得庆幸的。而这张“标准像”的特点又非常鲜明:
一是具有公认性。饕餮尽管是人们传说中、想像中的神兽,但却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约定俗成的形象。如果刻画得太离谱,也不会被社会认可。玉佩饰上的饕餮像,不仅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基本一致,而且与经典古籍中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这就证明了这件饕餮像是符合古代公认标准的,是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
二是具有艺术性。玉佩饰上的饕餮像,与汉代以前青铜器和画像石上的形象相比,摆脱了正面表现的手法,而致力于从侧面勾画;摆脱了完全静态的表情,而突出了动态的瞬间;摆脱了抽象的刻画,而尝试了具象的表达。这些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是具有时代性。玉佩饰上的饕餮像,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既吸收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饕餮纹粗犷、古朴、豪迈的特点,又融汇了秦汉时期玉器、漆器、金银器上饕餮纹细腻、流畅、饱满的特色,充满了历尽沧桑的时代感。这件玉佩饰能够从众多文物中脱颖而出,与它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强烈时代性是分不开的。
四是具有唯一性。在汉代以前的雕塑、铸造、绘画、纺织等形式的物品中,都没有发现过饕餮完整的形象。因此,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神兽玉佩饰,可以说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古代饕餮“标准像”,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
那么,这种古代饕餮的形象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按理说,饕餮贪吃、贪财、又吃人,应该是一个令人生畏、讨厌的形象。而奇怪的是,商周时期大量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上都有饕餮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秦汉隋唐。可见,人们喜爱饕餮的形象一定还有更加深刻的含义。
其一,饕餮威猛,具有老虎一般的威严,能够驱邪、镇恶。在农耕文明中,有利于保护一方水土、维持一方平安。
其二,饕餮能吃也会吃,代表饮食文化。而吃饱喝足是人类社会摆脱愚昧落后状态的基本标志。把饕餮纹铸在祭祀用的鼎、簋、盘上,既是为了用美食告慰先人,又是让后代分享。
其三,原始的饕餮纹,左右两边虽然对称,但却是由阴阳两部分结合而成,象征阴阳相对,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宇宙观。
其四,饕餮是诸神中的一神,能够协助巫师或萨满,起到沟通人与神两界的作用。饕餮张开的大嘴象征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刘贺梦想升天,就要借助饕餮等神仙的力量。
现在,依据饕餮的“标准像”,人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古代的神话传说;依据饕餮的“标准像”,人们可以更加准确、系统地鉴赏古代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上面的纹饰;当然,依据饕餮的“标准像”,人们还可以运用现代的动画、漫画、卡通画等,设计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去表现我们的祖先丰富的智慧和高超的想象力,为后人留下更加精彩迷人的故事。
正因为如此,笔者建议,将神兽玉佩饰正式命名为“海昏饕餮佩”。“海昏”,既是指地名,为古时的海昏县、海昏国所出土,又是指人物,为海昏侯刘贺所有;“饕餮”,是指纹饰的基本内容,为古代最早的饕餮“标准像”;“佩”,是指材质,为玉质,做成佩饰。“海昏饕餮佩”这个响亮的名字,将为这件二千多年前的宝物增光添彩、名扬四海。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青铜器图录》、《山海经译注》、《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初读中国上古纹饰》、《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