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百科 >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来源: 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8-09-18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9月15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家属、故友、同行、粉丝等纷纷赶来共同送单老最后一程。

  “书缘未尽,醒木犹在,欲知后事如何,续听下回分解。”单老仙逝,女儿单慧莉通过父亲微博发出名为《佳作永在 长书未完》的致广大听众的一封信,称将“不遗余力地把单派评书传承下去,把忠义节烈的故事讲述下去。”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当今评书四大家”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

  大师离去,不少评书经典被人们翻出重温,人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个评书繁盛的年代。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还是个稀罕物,听广播是千家万户首选。改革开放春风拂面,1979年,刘兰芳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引来万人空巷。半导体,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对于当年《岳飞传》的火爆程度,刘兰芳在回忆录《我的艺术生活》描述:《岳飞传》在全国各个电台播放后,我收到了3万多封听众的来信,一天能收到一二十封信,那是常有的事情,邮政局的投递员跟我开玩笑的说“刘老师,我成您的专职投递员了”。

  80年代中期,田连元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首开长篇电视评书先河。到了90年代,电视上出现了一股评书热,从地方台到中央台,很多频道都开播了电视评书类节目,中央台的《电视书场》可谓最火的一个。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单田芳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田连元

  “盘古开天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断古论今……”在《电视书场》上,“当今评书四大家”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等都在这里说过书,一人一桌一折扇,评说上下五千年。单田芳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刘兰芳的《岳飞传》《红楼梦》、田连元的《杨家将》《海瑞传奇》、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水浒外传》等,成为80后的集体记忆。

  时代变迁,进入21世纪,娱乐形式日渐多元,评书节目逐渐淡出大众视野。2003年,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书场》停播。与此同时,绵延700多年的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日渐冷清,这个被视为全国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参会艺人越来越少。

  刘兰芳,作为改革开放后大火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见证了马街书会的变迁。1981年,她随时任中国曲艺主席的陶钝先生第一次来到这里,从此便已与马街结下了30多年情缘,并将这片“尽知音”的曲艺圣地视为第二故乡。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南5公里处,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便会负琴携鼓聚集马街,大家一二结伴,三五为组,在河坡处、山岗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式,吹拉弹唱,比拼技艺。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刘兰芳讲述马街书会故事

  日前,2018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在京召开,多位马街书会艺人作为红鹰党建宣讲团成员到场献艺,一招一式引来连连叫好,掌声阵阵。

  在当天的采访中,刘兰芳与光明网记者分享了一些在马街书会的难忘记忆。

  “那时的书会,今非夕比,我是历史见证人。繁盛700多年的书会,基本已经销声敛迹。再次兴起之时,我来了。”1981年,听闻说《岳飞传》的刘兰芳来啦,众多民间艺人和百姓再次向马街聚集,“很多,人山人海,人人都带着半脚泥”。

  “在应河旁,有很多坟丘,我们叫乱坟营岗子,旁边就是卖棺材板子的,一边放着炖着羊肉汤的大地锅。我一去,人们一扑,把地锅都给踢翻了。”聊起当时的情景,刘兰芳笑了。

  在这片麦田里,爱听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虽然场地稍显寒酸,但让刘兰芳第一次感受到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至今仍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繁盛的马街书会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马街书会上的民间艺人

  据介绍,80年代到90年代,是马街书会的辉煌时期。宝丰县文化局每年的到会艺人登记表显示:1996年到会610摊1800名艺人;2005年到会仅有82摊,不足500人,参会艺人越来越少,大部分艺人因生活困难纷纷改行,年轻艺人鲜有出现,曲艺市场逐渐萎。

  刘兰芳是马街书会的常客,前前后后去过十多回,见证了马街书会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起起落落。有一次,刘兰芳来到空旷的书会现场,被一位盲艺人的“独角戏”直接看哭了。

  “中午12点多,我吃完饭就走着去马街,想去看看有没有人。结果看见,就在那寒天冻地之下,盲艺人在那里起劲地唱武松呢,周围却没人听,当时我就哭了。”

  后来,在她的建议下,参加马街书会的艺人,不仅能免费吃住还能拿到一些补助,虽然只是大锅煮面条、馒头等家常便饭,但可以随便吃,吃饱了再去唱,走时还有路费补助。

  2006年,马街书会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书会友,弹唱献艺,亮书、卖书。2012年,这里还建起了马街书会曲艺文化园。

  “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传承代表人之一。马街是中国非遗的故乡,所以我也关心这里。”2017年2月5日,2017年中国•马街书会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拉开帷幕,来自新乡的参赛演员李冬梅表演的河南坠子《瓦岗英雄传奇》,一开场便赢得了阵阵掌声。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单老虽去,评书艺术魅力长存

2016年,72岁的刘兰芳来到马街书会现场亮书献艺

  如今的马街书会已是人山人海,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平顶山日报报道,今年,马街书会到会艺人有315摊共1317人,参会群众约26万人次。

  在刘兰芳看来,马街书会是真正接地气,扎根沃土,辐射广大农村的群众娱乐活动。

  “曲艺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花,它根深蒂固植根于老百姓的心里,但是很难学。期望曲艺爱好者要努力学习,怎么也得五年、十年。希望国家给予支持,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放青春。”刘兰芳道出了一位老艺术家的期待。

  当前,曾经红极一时的“当今评书四大家”已有两人作古,但在诸如马街书会这些广袤的沃土上,人们对评书艺术的执着和探索仍在继续,势必会让这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长存,历久弥新。

 

    人文百科

    立秋如何养生?敦煌石窟文献还原古

    资讯排行

    1. 记者:我从种子变成了大树  走进达沃斯感知“黑科技”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