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非遗 >

“蹲点看精彩”系列报道(1)丨七十年成就看江苏——红色丰碑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9-09-29

编者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70年来,江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2019年9月28日起,一幅承载历史、描绘时代的江苏画卷徐徐展开。四大展示主题区、100多个“江苏第一”“江苏唯一”和“江苏之最”、2000多张图片,记录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江苏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即日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推出“蹲点看精彩,成就看江苏——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系列报道,与你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沿着时间轨迹,触摸江苏发展历史脉搏,感受江苏成长的蓄力华章。

 

  2000张照片里,能看到怎样的江苏模样?70年岁月里,江苏人走过怎样的漫漫征程?9月28日,以“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南京开展。

  “大辫子撑船照”是江苏军民情最美印证

  在“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厅序厅。高耸的巨大画幅,将渡江战场上的“千帆竞发”,定格成新中国扬帆起航前最关键的一场命运之役,这是属于人民的胜利,也是新中国山河笃定的红色序言。

  在渡江战役展览区,一张黑白的随军照,留住了江苏红色历史上危而暖的一幕:一位大辫子姑娘横空破浪,娇小的身影撑开双肘,将摇撸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张被拍摄者命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吸引了展会志愿者、南航金城学院大二的学子刘鑫驻足。20岁的刘鑫是泰州姑娘,她静静注视着的照片主人公颜红英,在当时同样如花的年纪,却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感谢照片留下的珍贵,只要享受安稳现世的一分钟,就必须重温那个烽火漫天的英雄年代。”在刘鑫看来,59万江苏泰州人民冒死支前,和人民解放军一道,在炮火骇浪阻挠中,留下了最无私、最壮阔的历史笔迹。

  “江苏人交出的答卷,从来是慷慨奉献。”同样是泰州人,21岁的王雅宬眼中,毁家纾国的心怀、破釜沉舟的奋斗,最终演化为江苏人的共同担当。“就拿泰州看,红色年代,我们支前拼搏,现在,我们用领先的船舶制造、医药科技、蓄电池产业,和祖国一起在世界上打拼奋进。”王雅宬说。

  “二十九字姓名身份”映照淮海英雄背影

  一寸河山,背后是一丈荣光。在展览讲解志愿者、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殷小涵心里,荣光属于获得战斗功勋的英雄们,也属于冲锋在前,在江苏大地上埋葬忠骨的英烈们。

  在“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厅序厅,记录和展示淮海战役的展示墙上,一幅人民解放军奔赴淮海战场的图片,让殷小涵思绪翻涌。

  差不多的身形、一样的年纪,没有清晰的面容,没有铭牌功勋,当观展者凝视着战士们列队远行的背影,殷小涵也会陪同他们凝视,并在旁边轻声告知:“淮海战役是一场决定新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31000多名烈士,把他们的生命和青春留在了这里。”

  “愿意多驻足倾听一会的参观者,我会给他们讲一个二十九个字背后的故事。”殷小涵告诉记者,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古稀老人的电话,让殷小涵第一次听到一位英雄的名字。“老人说她的哥哥叫马凤坤,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为了完成母亲生前的遗愿,她想托我们帮忙寻找哥哥在淮海战场的牺牲地点。”就这样,殷小涵和同事们开始了查找之路,但在浩瀚的史料中,有关马凤坤的记载仅仅只有29个字。“马凤坤,山东海阳县人,1947年入伍,华野13纵队112团战士,贫农。”

  “那位古稀老人、马凤坤烈士的妹妹告诉我,他们的母亲最后的遗愿有两个,一个是找到儿子牺牲的地点,另一个,是死后将墓碑朝着儿子牺牲的地方。”殷小涵说,在淮海战役中像马凤坤这样的战士,甚至连名字也未曾留下的英烈们,纵然只在展板上留下向前的背影,也值得永远铭记。

  “苏北行政公署”朴素一隅还原为民初心

  一张长案,一盏矮灯,一杆衣帽架,俭净朴素。靠墙而立的24屉木质档案柜,则成了小小空间里的“顶配”。这处精心布置的微场景,部分复原了1951年苏北行政公署的办公环境。

  “当时的江苏人民怎养奋斗,怎样医治创伤,怎样恢复国民经济?”在成就展指挥部讲解组组长、省委党史工办征研二处处长陈亦工看来,这间朴实的办公室,或许能找到些许线索与答案。

  他介绍,当时中央政府根据江苏的特点,设定了“两区一市”的“小省制”,在这个背景下,苏北行政公署同与之相对应的苏南行政公署、以及与当时隶属中央直辖的南京市政府一道,承担起类似现在省人民政府的职能,并在此期间,在江苏展开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工作。稍稍翻开桌案上由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制的“中央政法公报”,就能被醒目的民生字眼一下子“戳中”。婚姻生育、医卫抚恤、劳动保障…这些几乎涵盖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条例规定,细致详实、厚册成集。

  “苏北行政公署成立以后最大的任务是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根除千年水患,开展治理淮河的工作。”陈亦工表示,面对饱受水患之苦的苏北百姓,苏北行政公署组织带领人民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并适时颁布救灾方案,让百姓能再度触摸丰润的良田,便是初心使然。“一个黄挎包,里面可能放着文件、公章,就地为群众办事情、解决难题,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非遗

    回归,回归,回归,聆听文物归来的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9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