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泸州: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3)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11-30
泸州市实验小学 宣讲结合体验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谐,在生活中和同学应该和睦相处,遇到矛盾应该体谅对方,你我各让一步”;“友善,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善待他人。”昨日下午,在泸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2班的钟佳瑶和五年级5班的徐佳当着记者的面,不但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背了出来,还逐个讲出了她们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我校把学校宣讲、班级实践和学生体验相结合,让全校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状态下,入情入理地认知‘24个字’。”泸州市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李小华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学校精心设计环境布置,把“和育”特色和价值观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课堂主题授课研讨、朝会艺术方式宣讲、 主题班队会观摩、全校集会歌咏大会、每天课前一支歌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生活中一定不能没有诚信,如果没有诚信,会是这样:本来说好一起去游玩,却没有守承诺,让别人等半天。”在该校学生的手抄报展板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关于诚信的手抄报,这样的例子对于成年人看来略显幼稚,但却是该校四年级学生的真实理解。“这些手抄报从策划、创作和布置,全是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五年级5班班主任万丽说,在班级组织的此类活动中,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其他的全让学生自己发挥。“诚信班会”、发“诚信卡”宣誓,围绕近段时间学校定的“诚信”主题,每个班的学生进行辨析讨论,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李小华说,学校在推进主题活动中,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4个方面进行了分解,针对不同的年纪,细化成具体的作法。比如六年级的“爱国”就是“维护国人形象”,“友善”就是“我想给非洲孩子说”等,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小见大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该校的教学楼正门、操场周围和教学楼走廊里,都能看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该校师生来说,这“24个字”早已入眼、入脑、入心。

教育资讯

厦门大学聘请余清楚为新闻传播学院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