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本型》 封面
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实习生 李依桐
今年1月,谭咏麟发起“广东歌50周年企划”,向全社会邀歌。历时大半年的筛选和制作,本次企划的成果——谭咏麟新专辑《音乐大本型》终于在11月发行。专辑收录10首歌,创作者基本是纯素人。
12月17日,《音乐大本型·新碟分享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后车站举行。本次分享会以“露营”为主题,与专辑封面的风格一脉相承。“校长”谭咏麟与企划评委、填词人简嘉明和曾加谋,还有数位参与新碟制作的年轻创作人共同出席,与歌迷分享专辑创作的点滴。
这是专辑在11月发行后,校长首次携同新专辑在广东与乐迷见面和分享。在分享会前,谭咏麟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评点
新作
警察创作《父亲》让校长感动
羊城晚报:《音乐大本型》每首歌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谭咏麟:《父亲》和《回来以后》两首歌很打动我。《回来以后》讲的是一个大家庭里有一个成员犯了错,整个家庭陪他面对、支持他渡过难关。《父亲》这首歌,我原以为是为我而写的,但原来是作者跟他父亲也有这样的经历。这首歌讲述的是长辈在世的时候没有珍惜,去世之后有很多想说的话、却发现太迟了,只能用一束花来表达。如果你跟家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很容易被这首歌触动到内心。
羊城晚报:《父亲》的作者是佛山的一位民警,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谭咏麟:知道他是警察之后我很惊讶。一般警察给我的感觉是很刚强的,但他有柔情的一面,把对父亲的感情都写在歌里。而且我看了一些他在家中弹吉他、玩音乐的视频,他真的很爱音乐,你会觉得工作以外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东西。他很善于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去实现梦想,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羊城晚报:《音乐大本型》的封套非常热闹,照片上有年轻创作人、你的音乐伙伴再加上你,总共差不多20个人,应该是你的唱片中人数最多的封面吧?拍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发生?
谭咏麟:从未试过那么多人一起、而且统一服装和妆发来拍照。很开心可以聚到一起,大家都在聊天、交换心情,导致拍摄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从中午就开始拍,我来指导他们,把每个姿势固定好、一个个角度去调整。一个小时才拍了一个镜头,总共花了一整天才拍完,虽然辛苦但也值得。
音乐
风格
乱贴标签会打击年轻人的自信
羊城晚报:做了那么多年音乐,根据你的经验,什么样的音乐最能打动听众?
谭咏麟:我刚出道时,走流行音乐的路线,那时流行disco;《忘不了你》这首歌推出之后,在香港十大流行榜上榜34周,拿了六七次冠军,我开始被定义为情歌歌手;后来做《爱情陷阱》这种快歌,又被定义为摇滚……不同时代流行的音乐不一样、每个人不同心情下喜欢听的音乐也不一样,所以,什么音乐最能打动听众?这是无法界定的。
羊城晚报:现在很流行“人设”一词。很多人一提到你的人设,就想到古灵精怪、永远25岁等等,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标签的呢?
谭咏麟:标签只是别人的看法,我从来不放在心上,也谈不上是不是适合我。但我觉得社会上有些标签不是很好,像专辑中有首歌叫《废青》,“废青”这个词说年轻人做宅男、一事无成,这种标签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甚至令他们自暴自弃。当然,对于好的标签也不要觉得飘飘然,这些都是恭维的话,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
羊城晚报:《音乐大本型》是一张纯粤语专辑,但现在越来越多粤语地区的歌手转向做国语歌。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谭咏麟:时代不一样,很多人因为市场的原因转去做国语歌。但是我觉得,整个大湾区有那么多人讲粤语,粤语歌的市场其实并不小。只要音乐有诚意,总会有市场的。音乐人还是应该要有个人特色。以前每一个歌手的辨识度都很高,你一听就能认出谁是林子祥、徐小凤、哥哥(张国荣)、阿梅(梅艳芳)。但现在很多歌听起来都比较雷同,一个歌手的风格卖座,就一窝蜂地跟风,大家都变得不突出。
羊城晚报:作为乐坛的前辈,对现在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谭咏麟:现在的乐坛应该有更多不同风格和路线。香港最缺编曲人才,如果能够吸收更多外国音乐的元素、运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做音乐,就是一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