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速递 >

奇葩事又一桩!冲业绩竟冲进了监狱 造了近200名“百万负翁”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9-12-10

“冲业绩”竟把自己“冲”进了监狱!最近出了这么一件奇葩事儿。

年末,银行考核季。背负多项指标的银行信贷员,只剩最后一个月来完成“冲刺”。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放贷除了要有“量”,更要有“质”兜底。

近日裁判文书网上公布了一则刑事裁定书,有银行信贷员就栽倒在“冲刺”的路上:造假放贷了1.90亿元,最终只收回来不到6000万元,三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四年六个月和四年并处以罚款,且二审维持原判。

造了近200名“百万负翁”

李晓明本是广州农商行一小微部门的业务主管,负责贷款业务管理及贷款的审查、审批事务。而几年前,为了完成银行放贷任务,李晓明与下属黄幄奇、黎杰信及梁某,在2014年与2015年中,一共向190名借款人违规放贷近1.9亿元,其中有超过1.3亿元逾期未收回。

在这起案件中,这近200名借款人几乎每人贷款100万元,而在贷款后不久相继出现了违约情况。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定书显示,上述人员为完成银行放贷任务,共同违反《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及相关业务管理的规定,未对其所经办或审批贷款的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使多名借款人获得贷款,但逾期无法还款。

其实,银行信贷人员通过违规放贷手段,来完成业绩指标的案例层出不穷,有的连银行内部人也“中招”。

贷款拆整为零“穿马甲”

在李晓明这则案例中,虽然有190名借款人成功获得每人100万元的贷款,但这些借款人并不全都是最终的贷款资金使用方,他们只是获得资金的“马甲”,实际资金使用人另有他人,真正违约的是这些最终贷款人。

裁判文书网显示,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由被告人黄幄奇、黎杰信等经办、被告人李晓明审批的李某(已判决)系列贷款中的72名借款人成功获得每人100万元的贷款,共计7200万元。2015年4月后,上述贷款实际借款人李某资金链出现问题,贷款出现逾期,三被告人帮助其通过借新还旧、贷款重组等方式,延长贷款期限。

但最终,仍无法全额收回贷款资金。

类似案件有一个特点,即将一个大额信贷拆分为多个零散信贷,以多个被冒用、借用的借款人名义进行小额贷款,最终将这些贷款资金集中划转至真正的贷款使用人账户。

“冒名贷款”的案例并不少见

近期,有地方媒体报道过一则案例,四川某农商行在几年前还是信用社的时候,内控不严格,信贷员违规放贷,分别为9位自然人提供每人1000万元的贷款,而这9名“千万富翁”获放款当天,贷款悉数转至真正的贷款使用人周某账户。

而这位周某此前声称正在经营一个大项目,因资金投入跟不上,又不满足信贷政策,未能一次性贷款到位,便找了9位亲友顶名贷款。最终,巨额还贷包袱压在了这9名“路人”身上,而真正的贷款资金使用人目前还在抗辩中。

类似这样典型的化整为零、顶名贷款,在违法放贷案例中并不新鲜。

这里面当然离不开内外勾结情况,不乏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出点子”。为帮助企业贷款,有的银行工作人员,在明知贷款使用人与贷款人不一致的情况下,仍让他人冒名顶替,违法发放贷款。

而作为普通人,更要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作他人贷款的“马甲”,在没有确切证据自证清白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承受巨额债务压力。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如此:某公司员工帮公司签字贷款达上亿元,结果自己的车房却被查封。

有不少法律界人士表示,司法实践中,更多的是名义上的贷款人承担法律责任,谁贷的款,就由谁来承担还款义务,切莫为他们顶名贷款。

 
 

    财经速递

    12个职业年金项目已投资运作!更多

    资讯排行

    1. 山西岚县:传承面塑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9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