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LPR迎来二度报价 市场预计将继续小幅稳步下行

来源: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20

LPR迎来二度报价 银行应抓紧锤炼内功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改革后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在今日迎来第二次报价。有了本周一8000亿元全面降准资金落地的“加持”,市场预计第二次LPR报价将继续小幅稳步下行。

此前国常会提出要“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但LPR首次报价结果出炉后,4.25%的最新1年期LPR水平较此前仅下降6个基点,较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10个基点,降幅低于市场预期。

随着本周二26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后中国央行只是缩量续作并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以及本周四美联储再度降息后中国央行未跟进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市场呼吁的尽快降息成了一厢情愿。支持尽快降息的一派,提出的理由是官方多次强调要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并以此延伸解读为,要想LPR显著下降,除了降准还不够,下调MLF利率也非常重要。

但其实,货币政策究竟应如何调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上述理由似乎忽略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在LPR报价过程中,采取“MLF+点差”的形式进行报价,MLF只是反映了银行负债端的边际资金成本,其在定价模型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目前1年期LPR与1年期MLF利率之间的利差超90个基点,本身就有较大压缩空间,再下调MLF利率对于促进LPR的明显下降未必会有明显效果。二是市场过度看重官方提出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却鲜有提及官方还强调“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LPR改革的目的在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促进实际利率水平走低,如果仍把实际利率的走低寄望于政策利率的调整,是否有违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对银行来说,LPR报价机制改革之时,也是自身改革之际。虽然短期内净息差的压低不可避免,但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倒逼银行走出舒适区,主动想办法通过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挖掘有增长潜力的信贷资源、强化风险管控能力等,降低无效信用扩张,提升风险偏好,以维持净息差的稳定。既然强调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的思路也不会局限于传统手段,让银行在改革的压力下抓紧提升内功,扩大LPR在新发放贷款中的应用程度,然后再实施降息,或是更可行的路径。

 
 
 

    财经要闻

    特朗普痛批美联储降息不够多:失败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