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收紧之下,银行资产增长继续放缓,资产质量企稳,资本水平略有下降,盈利能力趋稳,流动性仍处于平衡。”7月2日,穆迪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用状况季度图表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就资产增速放缓而言,穆迪认为,主要是受制于影子银行和同业活动监管收紧。
资产质量方面,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9%,不良率较3月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率微升,穆迪认为,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企稳,与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一致。但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内去杠杆将使脆弱企业的边际违约风险凸显,并限制资产质量的改善幅度。
影子银行、同业理财放缓明显
经过去年金融强监管,银行业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不规范行为得到初步遏制。今年以来,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
《报告》指出,在影子银行和同业活动监管持续收紧的形势下,银行继续就此调整增长模式。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最低,2018年第一季度末资产同比增长仅3.0%。同期,城商行的资产同比增长7.9%。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回归较慢的资产增长策略。
具体而言,2018年第一季度末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6.6%,低于上年同期的15.7%。首先是非贷款资产增速明显放缓,《报告》称,监管措施的继续执行导致非贷款资产增速大幅放缓,影子银行及同业活动如投资其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增长放缓尤为明显。
但另一方面,去杠杆政策亦令银行总体资产增长有所放缓。就贷款而言,银行资金从影子银行活动逐步回归传统贷款, 因此贷款增速高于资产整体增速,但仍表现出了巨大的区域性差异。
《报告》显示,贷款余额最高的省市,广东、江苏、 上海、山东,2018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速逐步回落,这与全国趋势一致。北京贷款增速大幅放缓,凸显去杠杆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浙江仍是贷款增速同比回升的特例。
穆迪分析认为,这表明,尽管总体信贷增长放缓,在贷款增长加速的省份运营的区域性银行可能仍面临管理其资产质量和资本的挑战。这些区域性银行包括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和一些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资产质量企稳,资本水平略有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9%,不良率较3月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不过,《报告》认为,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仍未出现劣变迹象,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全年的1.74%仅高1个基点。关注类贷款占比等贷款质量先行指标表明,2018年资产质量将继续趋稳。
就拨备覆盖率指标而言,截至5月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83%,贷款拨备率3.5%。去年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也显示银行大幅计提拨备,拨备覆盖率同比明显增加。对此,穆迪指出,贷款拨备率大幅提高18个基点,主要源于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大中型银行开始执行IFRS 9会计准则。
《报告》显示,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企稳,关注类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42%,较上年末降低7个基点。不过,穆迪认为,未来12~18个月内去杠杆将使脆弱企业的边际违约风险凸显,并限制资产质量的改善幅度。
此外,《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所有商业银行的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0.72%,较上年末低3个基点。对于资本水平略有下降,穆迪分析认为,随着资产构成从风险权重较低的影子银行产品向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倾斜,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高于资产增速。
此前,2018年4月15日,央行将多数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以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及支持小微企业。近期,央行又宣布将从2018年7月5日起再降准0.5个百分点以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和支持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