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郑指不能接受议员在议会内破口大骂/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1月21日讯(记者朱晋科)近年香港“本土主义”抬头,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谈“本土”应该分清楚对香港的浓厚感情以及“闭关”、“排外”的言论和极端行为,她认为后者非常危险,会将香港推向一个极端,不但影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还会损害香港对外的关系。
林郑月娥任发展局局长时曾处理过维港填海官司以及清拆皇后码头的风波,她说,当时感受到市民对维港及历史建筑有着一份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尽管过程出现一些抗争行为,她都是用正面和积极的角度去看,与关注团体合作,以致维港官司后,政府宣布还港于民,完成湾仔绕道工程后不再在维港填海;皇后码头一役后,政府亦立即推出新的保育政策,保育工作受到海内外专家的认同。因此,林郑表明,如果“本土主义”是指对香港的感情,她认为完全无问题:“狮子山下精神,自力更生,爱这个地方,爱我们的历史建筑,爱维多利亚港,爱郊野公园,全部无问题。”
但林郑月娥续指,近年香港有人打着“本土主义”的牌,但“讲紧另外一种东西”,“这是闭关的,我保住我自己,抗拒外面”。林郑月娥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危险的,会将香港推向一个极端,不但影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还有香港对外的关系”。“所以对于好少部分人士采取这种排斥性的,尤其排斥内地的言语和极端行为,我都是反对的”。
林郑又以食水含铅超标事件为例,指社会有泛政治化现象,就是制造矛盾,包括制造香港与内地的矛盾,例如毫无根据地指摘铅水事件一定是内地的预制组件出了问题,或者内地的建筑商、承建商有问题,“有什么证据这样说?除了有政治目的去制造香港与内地矛盾,我看不到有其他的原因要这样做。”
港发展与国家分不开
被问及政府是否应在基本法推广和国民教育方面加强工作,身兼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主席的林郑月娥承认,近年推广基本法的工作有改善的空间,可做得更深入和全面,特别在教育方面。但她认为,这些工作应是潜移默化的,“急不来”。在林郑月娥看来,国民教育不应限于教学和看书。“广泛来说,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崛起,都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她指出,香港电台33台就有转播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讲述国家的河山、民族和科研成就,内面亦包含了很多国民教育。
林郑月娥希望港人,尤其年轻一代,知道香港未来的发展与国家分不开,无论是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的四大支柱产业,还是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都要抓住国家给予香港的契机,包括“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