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10月24日讯 (记者吴维思)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昨日在网志撰文指出,将“生地”变作“熟地”发展要考虑众多因素,需时以年计,并指为有稳定的土地供应,开发土地应多管齐下,考虑短中长期发展,强调逐幅发展零散的棕地、乡村式发展地带,非切实可行。
“多管齐下”稳定土地供应
陈茂波继上周撰文厘清公众有关土地问题的迷思后,昨日再指出很多有关土地问题的评论经常出现“误区”,认为只要有地就能立即建屋或作其他发展用途,但事实是将“生地”变为“熟地”作高密度发展,要考虑包括面积大小、环境规划、基建配套等多个因素,亦要长时间作各项内部和法定程序;现时香港馀下有发展潜力的土地,不少涉及私人土地或被寮屋、棕地作业等占用的土地,即使要以公众利益为由收回及清理,亦要按相关政策为占用人安排补偿和安置。
对于有人提出个别分布零散,位置较偏僻的棕地,可以“逐幅逐幅”地发展,陈茂波回应指“如果这些方法真的切实可行,各部门同事应该少很多烦恼”,表明单独发展有关土地未必符合当区规划,而发展零散土地要通过各种评估和程序,以及提升基建,所需时间不一定缩减。陈续指出,规模效益却比不上现正推展的各项大型土地发展项目,反而令整体土地供应进度更缓慢。
陈茂波强调,要有稳定的土地供应,政府应“多管齐下”,而土地规划和发展动辄需时十至三十年,横跨单一届政府任期,超越这一代人,需以踏实和专业态度为香港未来绸缪,避免立场先行、政治挂帅,只顾民粹考虑而忽略香港长远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