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关总署表示,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不发生大的风险情况下,今年全年进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法新社
大公网4月14日讯(记者倪巍晨 周琳)全球需求复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下的外贸形势出现改善。按美元计价,上月中国进口、出口均大幅优于预期,其中出口更以16.4%的同比增速创两年最高,进口亦升20.3%,贸易帐由负转正至239.2亿美元。海关总署指,一季度进出口延续去年向好走势,但外贸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加上高基数,二季度进出口增幅或现回落。专家认为,虽然在贸易保护等不确定因素下外贸形势难言稳定,但出口总体形势将优于去年。
中国海关总署昨日公布上月外贸数据,按美元计价,当月的进口、出口数据已较此前预期分别增15.5%和4.3%为佳;若以人民币计价,当月进口和出口增速则分别录26.3%和22.3%,亦高于市场15%和8%的预期,贸易顺差则为1643亿元(人民币,下同)。至此,今年一季度,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增速分别增24.4%、8.2%;实现贸易顺差656.1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进口升31.1%,出口增14.8%。
内外需回暖商品价格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全球经济现持续改善迹象,外需回暖;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持续增加;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升进口增长;低基数因素等均是一季度进出口增速较高的原因。此外,一季度也呈现贸易方式有所优化、贸易主体有所变化、一般贸易及民营企业的占比有提升的特点。当中,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铁矿砂、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则量价齐升。此外,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出现增长。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内外需的回暖,加上低基数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促使中国进口增速延续快速增长格局。苏宁金研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石大龙分析,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增,是上月出口增速大幅反弹的主因;而油价、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价格指标的回落,引致上月进口增速出现回调。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并提醒,上月中国对澳洲、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出口有较大改善,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出口亦全面回升,但除欧盟生产景气度在上月出现边际性改善外,美国、日本的生产改善状况尚不明显,显示中国外需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
今年一季度录4549.4亿元贸易顺差,收窄35.7%。其中,今年二月曾一度出现贸易逆差,但三月转回贸易顺差。黄颂平表示,二月出现月度贸易逆差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影响,仍属正常情况。
刘学智表示,虽然现时中国出口形势向好,但进口增速的大幅上升,或令今年全年中国贸易顺差降至4000亿元以内,录近三年新低。中金公司分析师刘鎏补充称,顺差的下滑与贸易条件恶化有关,预计首季中国净出口对GDP构成负贡献。
全年外贸或续回稳向好
记者留意到,三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结束连续四个月的环比升势,持平于二月的40.2。黄颂平表示,虽然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尚未根本改变,加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和去年二季度基数较高影响下,二季度进出口增幅或回落。但黄颂平同时强调,也应该看到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五个月稳中向好等。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不发生大的风险情况下,今年全年进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
刘学智认为,年初以来中国外需环境整体改善,且201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或在年内逐步显现,综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可能加大等因素,总体看今年中国出口形势将好于去年。
中美贸易顺差官方:实际获利没那么大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北京报道: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昨日表示,应客观理性看待中美贸易出现的不平衡问题。他指出,中国对美货物贸易存在较大顺差,这只是名义上的顺差,实际上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其他国家产业向外转移,而中国承接过来的。此外,中国目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加工制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是全价值统计,所以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实际获利并没有统计顺差额那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中国对美市场依存度要高一些。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保护程度提高,中国要尽量向贸易多元化转变,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同时要多协商交流,力争避免引起贸易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建议,中国仍应把重点放在国内,继续推进重要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方式来应对各项挑战。
美货物贸易三年首超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宣布,2016年,美国货物贸易总额达3.706万亿美元,超过中国的3.685万亿美元跃居全球首位,为中国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后,首次被美国反超。
WTO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的进出口额均同比下降3%,中国的出口额同比下降8%,进口额下降5%,进出口降幅均大于美国。
张永军表示,中国加工贸易去年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这和出口下降有很大关系。此外,美国出口高端产品多,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受到的影响比中国要小。
张永军同时指出,从国际角度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日本整体经济都不景气。虽然这对美国也有影响,但是和美国在贸易上联系更加密切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地区,去年经济表现要好一些。
内地上月使用外资878亿增6.7%
【大公报讯】记者谭笑北京报道:今年前三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2265.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同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383家,同比增7.2%。其中,三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降1.5%至2523家,但实际使用外资仍增长6.7%,至878.3亿元。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9.2%。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并且对于世界优质投资者而言,吸引力将不断增加。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首三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653.8亿元,同比增长7.1%,占外资总量的73%;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65.6%。此外,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8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4.6%、29.4%、50.8%。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94.6亿元人民币,占外资总量的26.3%。
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个月实际投入外资2140.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4.7%,同比增1.1%。其中,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欧盟28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9.2%、65.8%、11.2%。
赵锡军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中国市场对投资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外商投资必须要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作用,而那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产能过剩、效率较低的投资,可能他们未来在中国的道路并不顺利。赵锡军表示:“质量高于数量,是中国经济对未来投资者要求的明确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