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4月19日讯(记者 文森)有学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粤港经济合作的“加强版”,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国际化、外汇自由流通等优点,可把握机遇,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从区域经济发展中受益。
刘炳章:结合“带路”更显优势
香港专业联盟主席、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刘炳章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粤港经济交流由来已久,以往国家改革开放过程中,香港都属于前列位置,在来料加工、专业服务等方面,都对改革开放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参与。
他指出,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少广东省企业已到外地投资发展,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有独立的司法权,且外汇可自由流通,既有国家企业投资,及熟悉西方文化和体系等优势。大湾区可说是粤港合作的“加强版”,由政府带头促进两地合作,将9个城市和两个特区构成巨大的经济体,可结合“一带一路”的优势,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利用这个平台向内地与“带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刘炳章举例,香港在建筑、工程和测量等方面,已在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建立一定基础,香港都可以提供协助。融资方面,内地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也可以使用本港的金融与会计服务。
他强调,大湾区发展规划是非常好的机遇,今次考察正是提供绝佳机会,从中发掘合作事项,以及如何加深粤港两地关系。港人思路灵活,在两地未有资格互认前,已有不少人在内地工作和发展,“其实香港人好识得把握机会”,政府在大湾区合作中,扮演“润滑剂”的角色,有助港人争取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