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财经展会 >

学者共议香港新格局下转型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7-06-12

  图:学者建议香港应采“前台后室”新模式与内地合作,打造全球商业都会。图为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香港馆”资料图片

  大公网6月12日讯(记者帅诚)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6月11日,“创新合作:‘一带一路’下香港的功能定位与转型”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所长何德龙在致辞中指出,香港的内外发展因素和环境将在“一带一路”新格局下得到重塑。而针对过去香港与内地“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有专家提出了“前台后室”的新模式,更有学者强调,香港应提出打造全球金融都会的目标。

  研讨会开幕式上,何德龙指出,香港回归二十年来,保持了中外经济交融的特色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香港不仅仍然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还逐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

  他认为,香港作为中国具有独特地位和功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作为“海丝”的重要节点,其内外发展因素和环境必将在“一带一路”新格局下得到重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想的提出,对珠三角城市群加快区域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将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香港而言,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在中国引领新全球化方面作出更大贡献,都亟待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何德龙强调。

  “前店后厂”模式已衰落

  在主题发言环节,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谈及香港在全球经济空间转移下的挑战与机遇时坦言,由于珠三角和内地其他地方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香港与内地“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

  数据显示,2004年-2014年的十年间,珠三角时薪从4.35美元上升为12.47美元,劳动力成本达到东南亚或南亚国家的3倍。加上欧美市场萎缩等因素,香港“店”和珠三角“厂”的功能被进一步削弱。

  港服务业仍具竞争优势

  对此,叶嘉安提出“前台后室”合作模式,即指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内地设“前台”开辟市场,香港则作为“后室”提供生产性服务,为内地庞大的经济体系服务。“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时间较长,加上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视野,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便利,使得香港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当天的发言中建议,香港应当构建全球商业都会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他认为,在未来欧亚非一体化和中心化的大趋势下,香港应转变此前亚洲都会的定位,面向全世界打造全球商业都会。

  在战略布局方面,他提出,香港可把投资从内地向东南亚、印度和非洲转移,为参与“一带一路”活动中的企业服务,并充分释放“一国两制”的潜力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港应引领大湾区国际化建设

  【大公报讯】记者帅诚广州报道:“创新合作:‘一带一路’下香港的功能定位与转型”学术研讨会11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银行(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图)指出,香港作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枢纽应发挥作用,他认为香港可充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建设的领头羊。

  谢国梁认为,在作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枢纽方面,香港可为“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融资管道,并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发各类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香港进行人民币计价、交易及融资,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使用。

  谢国梁还强调,香港有能力充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建设的领头羊。

  数据显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GDP中,香港以22332亿元人民币的总量居首。

  对于未来大湾区的建设,他指出,应推动湾区城市群建设。特别是穗港深三城,整合资源优势,从区域整体统筹区域规划,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才自由流动,营商规则对接、公共资源共享,实现实力整合,协调发展,尤其港澳要突破土地和人力资源承载已经饱和的瓶颈。

 
 

    财经展会

    3月CPI超预期回落 物价短期波动不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