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财经展会 >

港区委员代表:大湾区成功就是“一国两制”成功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8-03-15

  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未来定能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公报讯 (记者 文轩、石璐杉、朱晋科 北京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备受重视。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近日对大湾区发展的不同领域提出专业建议,例如在税务政策方面,建议对赴大湾区工作的港人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半徵收的税务优惠;在资源整合方面,建议湾区内各个城市实现一体化,整合产业和资源以发挥更大协同效应;以及在金融方面,建立粤港澳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等等。他们亦认为,大湾区发展的成功,就是“一国两制”的成功,未来定能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志祥促整合产业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成为今次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经济组委员、香港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表示,大湾区要成功发挥作用,需要实现一体化,把产业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

  设中央层面协调指导机制

  黄志祥指出,现在建设大湾区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是各自为政。因为每个城市的书记和市长都会优先考虑自己城市的发展,争当经济中心,就会形成内部竞争,付出很大的代价。“大湾区的成功不在于单个城市,而在于9+2整个城市群的共同发展。”

  在黄志祥看来,目前,大湾区有“一国两制”下的两个特区,三个不同的关税区,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金融流还不能顺利流动。他指出,要做到有效整合和合作,实现大湾区一体化,正如很多委员建议的,应该设立一个中央层面的、高规格的协调指导机制,整体规划。黄志祥认为,中央的协调和指导,有利于打破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竞争心态,建立合作机制,合作大于竞争。各个城市按照自己特点,以及先发优势,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让大湾区内经济要素顺利流通。

  “大湾区发展的成功,也就是‘一国两制’的成功。”黄志祥指出,这对台湾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大湾区也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到,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他指出:“长三角、京津冀、西部大开发等等,全国各个经济区域都加快发展,国家的前景非常美好。我对此充满信心。”

  龚永德促税务优惠鼓励人才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区企业主管合伙人龚永德在今年两会提出有关利用税务优惠政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互动的提案。他建议对赴港工作的大湾区内地居民和赴大湾区工作的香港居民同样给予中国个人所得税减半徵收的税务优惠,以鼓励大湾区内的人才流动,促进大湾区未来的经济发展。

  税制差异影响人才互动

  龚永德指出,根据香港税务条例,香港税收居民所须缴纳的薪俸税不会超过其收入的15%;而在大湾区的另一边,内地对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远超于香港的税率。香港与内地的税制差异甚大,极可能对将来大湾区的人才互动造成负面影响。

  龚永德又举例说,如果香港税收居民在内地工作取得月收入五万元,依照中国税法须缴纳22%的个人所得税,在同等月收入的情况下,中国的实际税率要比香港高出10%;假设在香港工作的内地居民月收入为五万元,依照香港税法徵收的实际税率为12%,但是他还需要回到内地补缴10%的税率差。

  因此龚永德建议,对赴港工作的大湾区内地居民和赴大湾区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同样给予中国个人所得税减半徵收的税务优惠,工资在每月人民币100,000元或以下的人士,其减半后的个人所得税实际税率与香港的薪俸税实际税率大致相若,最重要的是,这个优惠是双向的,香港和大湾区内的居民会同样受惠。

  蔡加赞提案助港青投入“一带一路”

  32岁的蔡加赞是最年轻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这位“80后”在今年两会提交的提案与香港青年工作息息相关。蔡加赞建议,协助香港青年投入“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同时为香港经济多元发展注入新动能。

  设创业园区及奖学金

  蔡加赞在提案中指出,受地域狭小,经济偏重地产金融等方面的影响,不少香港青年不仅遭受高房价之苦,在事业规划方面也面临重重困难,因此他建议,内地和香港的相关部门积极展开协商,提出系列措施,包括在大湾区设立港青创业园区;设立奖学金,为香港青年提供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学、考察和实习的机会。

  蔡加赞强调,此举可使香港青年成为国家大战略的“探索者”和“受益者”,帮助他们培养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既是经济工程,亦是重要的民心工程。

  蔡加赞又建议,两地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青年人才计划,接受有志投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青年报名,经过甄选,挑选部分合适人选,协助他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资企业合作。中国驻外的使领馆则可以为这些青年提供资讯等方面的支援。

  在协助港青到大湾区就业方面,蔡加赞建议,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设立专门针对港澳青年北上工作的机构,为港青提供支援和资讯,并推动更多企业开放岗位予香港青年,拓宽港青就业渠道。他又建议,中央可在大湾区先行先试推行“港人港税”,容许在内地工作的港人,只需缴付香港的税项,优化港人跨境工作税务安排,并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税务竞争力。

  李民斌倡设金融联席会议制度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中提出,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应发挥金融优势,为区内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金融支持。就此,李民斌给出四个建议,包括:建立粤港澳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发展离岸金融、鼓励国内外企业在大湾区设立第二总部及吸引更多港澳金融人才入区。

  加强创新发展 防范风险

  李民斌指出,发展大湾区金融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政策和监管体制的不同。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离岸金融等发展不足。三套行政制度以及三种税制的差异,阻碍了人才流动。

  要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资金辐射到整个大湾区,李民斌建议首先要建立粤港澳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及财金业界人士定期进行协商,解决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创新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他亦提出把香港现有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功能,逐步拓展到大湾区,将大湾区打造成离岸业务的投融资中心、中国离岸金融业务创新的先行区。在货币政策和资本开放领域先行先试。比如在大湾区设立1000亿美元的总额度,採用部分金融机构、基金、大企业白名单制度,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名单内金融机构、基金、企业在国家鼓励类的投融资领域内容许货币进出自由,自由兑换和结售汇。此外,发挥香港对国民海外资产配置的作用,在广东自贸区试点放宽外汇管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大湾区居民开展QDII等境内投资方式和试点,使大湾区成为世界财富管理中心。

  周永健提议建马术产业链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赛马会副主席周永健联同三名担任马会董事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家祥、梁高美懿和杨绍信,在今年两会联合提出有关借助香港发展经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马术产业链的提案。提案认为,香港可凭藉其全球卓越的马业经验,为祖国的马术产业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提案指出,目前限制中国马术运动发展的因素,有马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如马匹日常及兽医护理、训练,尚处于新生阶段,发展严重不足;缺乏国际通用的竞技马匹登记识别系统及认可的检疫设施,当中包括未能建立“无疫区”,因而无法实现优质竞技马匹的进出口。

  培养马房管理人才

  提案建议,把握广东“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带来的机遇,带动内地马术竞技、马匹福利、马房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兽医学教育和马蹄护理方面的发展;大力发展马匹运输、马匹饲料、药品、设备、马匹繁育以及马匹贸易和拍卖等马术相关产业,实现大湾区马术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

  提案又建议,促进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与香港赛马会的进一步合作,促进“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有效运营,推动马匹跨境流动的流畅运作,保证对从化训练中心马匹饲料及药物进口的常态化。

  提案提出,在大湾区发展框架下,于“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外建立世界级马匹检疫中心,发掘“无疫区”潜力,协助内地马匹参与香港及海外顶级大赛,助力海外马匹顺畅往返内地参赛,有效启动马术产业链的无限发展机遇。

    财经展会

    3月CPI超预期回落 物价短期波动不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