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财经展会 >

贸易战暴露短板 扩大开放赢得国际支持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8-05-10

 

  图:现时,中国应该更多从扩大有效需求出发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新社

 

  美国贸易谈判团在北京只呆了两天就匆匆离开,正如事先所预期的,美国一定会狮子大开口。既然谈判存在较大分歧,若发生贸易战,则一定会受损,如果妥协,同样会受损。因此,必须调整内外政策,以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差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外部环境变得更加负面,可供选择的路径会越来越少,但反过来也有利于选准道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记得中美贸易纷争刚起之时,不少人还盲目乐观,说原来中国才是工业国,美国只是农业国,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是电子产品,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大豆。随着人们对中美贸易纷争讨论的深入,大家的信息对称度不断提高,中美贸易讨论变成一场全民学习交流的难得机会。例如,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国内全球级的超大企业由于未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堪一击。

  加工贸易佔比接近一半

  于是,自四月中旬至今,全国上下又在经歷一场关于芯片的科普教育。人们发现除了芯片材料、芯片加工等核心科技落后外,还有很多核心科技如高精度机床、超大型航空发动机、精密减速器、炭纤维技术等都被海外企业所垄断。就连所有中国居民的身份证,用的都是日本富士施乐进口设备印刷製作的。

  事实其实很清楚了,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奇迹,主要靠低端崛起,即人口红利、引进外资、出口加工和房地产等来推动,实现了经济持续高增长。这与二战之后崛起的日本、德国和韩国的路径有所不同,这三个国家的崛起都是靠高端製造业,或者实现了从低端跨入高端的成功转型。

  如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是全球出口的绝对老大。到了1973年,德国出口佔全球份额达到11.6%,接近美国的全球份额,到1990年则达到12.2%,超过美国成为出口第一大国。日本出口佔全球份额则在1986年达到9.9%,之后便快速回落。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出口佔全球的份额大幅上升,气势如虹。2015年出口额佔全球出口总额达到13.8%的峰值。尽管之后两年有所回落,但仍然高居全球之首。2017年美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为8.7%,德国为8.2%,日本只有3.9%,而中国达到12.8%。

  但在中国实物出口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过去都要佔到半壁江山,如今仍佔46%。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和德国,加工贸易比重应该很低。如果把加工贸易额去除的话,2017年中国一般贸易佔全球出口贸易的比重只有6.9%。

  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以一般贸易出口额作比较,则美国和德国的出口额都要超过中国。中国作为全球製造业增加值第一的国家,自身製造的商品出口额不及美国和德国,而美国製造业在GDP中佔比只有12%,中国则要超过40%。

  尽管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已从负转正,但仍未扭转出口全球份额下降趋势。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歷史案例看,12%的全球份额似乎很难长期维持。因此,今后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很难超越全球总增速。但全球出口增速又是低于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因而或可预料今后中国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将变为常态。

  减税谷消费可提振内需

  既然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要减速,那么,今后更要走扩大内需之路。在四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时隔三年重提扩大内需,引发市场对于下一步政策取向的关注。

  扩大内需无非是两种路径,一是追加投资,二是扩大消费。投资主要分为三类,即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製造业投资,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基建投资持续高增长已经导致债务率过高,製造业投资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而刺激房地产投资不是长久之计,且面临泡沫破灭的风险。

  有人认为,中国可以增加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来拉动内需,这当然没有错。问题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是以传统经济为主的,新旧动能转换是长期过程,当前新旧之间大约是1比10的关系,增加新领域的投资固然是应该的,且目前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已经很快了,如2017年中国在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增速达到16%。

  因此,笔者理解的当前及今后扩大内需的正确路径,应该是扩大消费。尽管最近两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有所上升,但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本形成(通俗称为投资)对GDP的贡献下降而导致消费对GDP的贡献相对上升。

  如果扣除通胀因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自2008年之后就开始下行。从过去五年中国的资本形成在GDP中的佔比平均水平看,仍然超过40%。从全球范围看,资本形成贡献率超过中国的,只有四个国家: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和不丹。

  消费增速的下行背后,实际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的下行。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为7.3%,低于平均数增速的9%,远低于名义GDP增速11%。由于中低收入阶层是消费的主力,而这两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较快,这就意味着总消费增速的回落与消费升级升温同时出现。

  为何居民的收入差距会出现扩大趋势呢?笔者觉得这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和房价上涨有关,前者使得IT、金融服务等高大上行业的从业人员薪资水平更快上升,后者则增加拥有多套房产者的财产性收入。

  因此,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或福利水平,应是扩大消费的关键。从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已经回升至8.46%,与中位数比较接近,如果增长能够持续,消费增速也有望回升。但居民收入的增幅又与GDP增速相关,未来经济增速下行是大趋势,所以,不能期望居民收入增速有较大上升。因此,要扩大内需,最能立竿见影的工具就是减税了。

  此外,减税应该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例如,2017年中国个税收入总额不到1.2万亿,但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超过40万亿,即实际平均税率不到3%,尽管个税的最高级差税率达到45%,说明徵税质量不高,难以对高收入阶层进行有效徵税。美国个税要佔税收总额近50%,中国则不到10%。

  无法有效地向富裕阶层徵税,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初提出个税改革要从分类税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税推进,这一口号已经喊了十五年,但迄今未见动静。如果能够把严厉打击偷漏税、加速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结合起来,那么,国民收入再分配就会更加合理,贫富差距就会缩小,就能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内需。

  “中国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将继续推进,机构精简、财税改革的空间还很大,如减少行政性财政支出、增加对低收入阶层的福利等举措,都能提高内需。2016年以来,解决产能过剩的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减少供给;今后,应该更多从扩大有效需求出发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过去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必须通过开放来引进外资和技术;如今,中国不仅出现了产能过剩,同时还出现了资本过剩。因为资本过剩,所以大量的钱在金融领域内空转,大量的钱流向房地产,流向PE、VC领域,导致资产泡沫。因此,中国不仅需要输出商品,还需要输出资本。

  对美国而言,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民粹主义势力扩大,这也是特朗普当选总统的主要原因,因为他提出限制移民和保护贸易,要让美国再工业化。这就必然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冲突。

  如何来应对冲突呢?

  如果以贸易战升级的方式来扩大冲突范围,那么,中国受损面将更大,毕竟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而且,不排除欧盟、日本等迫于美国压力而成为美国的盟友与中国对立。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将採取克制的方式、有限的冲突来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将实行降低关税、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扩大进口等举措,来赢得更多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以开放来应对封闭,以全球化来应对逆全球化,以国际主义来应对民粹主义。除此之外,中国几乎没有更佳的路径可以选择。

  当前中国不仅要应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且还要为实现2035年以及2050年的两大目标而奋斗。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背景下,任务可谓非常艰巨,选择机会也越来越小。因此,必须走更加对的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财经展会

    3月CPI超预期回落 物价短期波动不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