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房产楼盘 >

政府觅地被拖后腿 民建联11建议纾房屋困局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6-08

  图:民建联举行第三场“新愿景.新希望”圆桌会议,民建联主席李慧琼(中)鼓励香港人要有信心突破困局\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大公网6月8日讯(记者文轩 朱晋科)民建联昨日举行第三场“新愿景.新希望”圆桌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香港的土地及房屋问题。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在会议上指出,现时楼价及租金高企,公屋轮候时间长,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及市民归属感与认同感。她又指,政府觅地建屋又受到司法覆核、“拉布”等全方位的抗争,导致土地供应被拖后腿,认为当局需小心应对。民建联同时就相关问题提出11项建议,盼香港早日突破困局。

  今场圆桌会议以“香港土地及房屋政策──回顾与前瞻”为主题,邀得发展局局长陈茂波,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刘国裕,香港专业联盟主席刘炳章,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兼任教授、香港房屋协会委员林云峯担任主讲嘉宾,由民建联中委、区议员柯创盛任主持。多名民建联区议员亦有出席。

  李慧琼作开场发言时表示,今届政府致力解决房屋问题,特首梁振英高度重视房屋政策,更被传媒形容为“房屋特首”,但目前在土地和房屋供应上仍然面对许多挑战,主要反映在楼价、租金高企,劏房数量较多,以及公屋轮候时间长等方面。

  住屋关乎归属感认同感

  楼价方面,李慧琼指出,虽然政府一方面积极增加土地供应,一方面以“辣招”减少对房屋的需求,但在美国长期低息和全球经济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香港楼价依然在高位徘徊。她引述调查指,早前有美国顾问公司公布全球楼价负担能力的调查,香港在全球378个城市当中,位列最难负担房屋的首位,楼价入息比率高达17倍,“即市民连续17年不吃不喝方能置业”。

  “楼价上升亦带动租金上涨,是民怨累积的根源”,但李慧琼认为,楼价跌也并非好事,“目前有四、五十万业主还正在供楼,负资产的出现会令政府出现管治危机”。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下,她呼吁当局要小心应对,并强调:“这些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加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市民对于香港社会和特区政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问题”。

  对于公屋轮候的问题,李慧琼说,政府曾经定下“三年上楼”的目标,可惜最后无以为继,导致一般家庭轮候时间超过四年,她建议政府重新将公屋供应量和“三年上楼”的指标挂钩,相信能有效解决基层市民上楼的问题。

  在谈及对策之时,李慧琼直言,“增加土地供应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不二法门”,但当政府觅地建屋的时候,地区的反弹很大,过去遇到的多数是补偿安置或是保育问题,“现在局长(陈茂波)面对的是全方位的抗争,从街头、议会到城规会,以至司法覆核和‘拉布’,这些都确实令增加土地供应受到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拖住土地供应的后腿”。

  轮候逾三年倡发放租津

  李慧琼表示,香港是弹丸之地,陆地总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七成面积是乡郊土地,可供大型发展的土地不多,民建联建议政府增加资助房屋的供应,完善置业阶梯,向公屋轮候三年以上者发放一定的租金津贴,同时在顾及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开拓土地,考虑填海及开发地下空间。她鼓励香港人要有信心,“方法总比问题多,相信我们能够寻找出突破困局的方法”。

  刘炳章倡审视郊园界线

  现届政府曾表明没有计划发展郊野公园,香港专业联盟主席刘炳章昨日出席民建联圆桌会议时,当面向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提出,“郊野公园系咪完全神圣、完全唔郁得呢?”他建议当局制定科学化的环保和生态指标,重新审视郊野公园的界线。不过陈茂波以避免外界误会为由,不评论有关议题。

  刘炳章表示,香港已开发土地面积很小,郊野公园占了香港约四成的土地面积,从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可见,郊野公园应占土地多少比例,并无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他质疑香港郊野公园的界线是否“科学化”、“客观化”,“郊野公园系咪完全神圣、完全唔郁得呢?”值得社会重新思考。

  刘炳章以大榄隧道附近的部分郊野公园用地为例,指该处属郊野公园的边缘地区,生态价值较低,涉及约170多公顷地皮,可提供三万个住宅单位,是太古城的2.65倍,料可供10万人居住。他希望,政府与环保团体、科学家、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公众讨论,制定客观和科学的环保和生态指标,重新审视郊野公园的界线。

  陈茂波:释放土地不退缩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昨日出席民建联圆桌会议时表示,今年私楼供应目标是1.8万个,他有相当信心可以达标,并超额至2.8万个单位。他强调,当局会继续增加短中长期土地供应,建立充裕的“土地储备”,为香港长远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容量做好规划。

  陈茂波表示,有相当信心今年私楼供应会达标,“我们在卖地计划内,铁路、市区重建、私人发展及政府卖地,数个主要来源加起来,我们手上估计可以去到两万八(个单位)”,较原订1.8万个单位的目标,多出一万个单位。政府目标未来十年兴建2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陈茂波说,公营房屋的土地供应已落实九成,至于短缺的部分,政府会继续觅地,亦会考虑将部分土地的范围扩宽,预计可新增1.7万个单位。

  盼市民支持填海

  陈茂波指出,即使香港人口及住户增长放缓并有所下调,政府仍要为香港长远的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规划,当局会继续增加短中长期土地供应。他透露,截至今年5月底,政府已向城规会申请改划的66幅土地,涉及8.06万个住宅单位,其中55幅已获批,共可提供6.57万个住宅单位。另外,城规会同时批准增加42幅土地的地积比率,以提升发展密度,料可额外提供7850个单位,未来会继续进行改划土地的工作。

  在建立“土地储备”方面,陈茂波指出,香港造地时间长,大规模造地需要十多年,认为社会需要就2030年后的情况,展开讨论,当局正制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预料下半年可公布,与社会讨论。他重申,希望市民可以支持政府在维港以外填海,政府亦一定会发展棕地,不会退缩,正研究以多层大楼安置现时在棕地上的回收场及汽车维修等工业,以释放土地。

  同场的城大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房委会委员刘国裕指,过往十多年私楼实际落成量只有估算的八成多,质疑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宅供应量预计达9.2万伙的数字是否可信。陈茂波解释,9.2万个单位是潜在供应,而非落成量,数字是运输及房屋局统计的,没理由不相信。他强调,上任以来一直积极卖地,“从来未手软过”,相信政府掌握了土地供应的主导权,坚持造地,维持供应达标,市场就会正常化。

  对于民建联副主席、离岛区议员周浩鼎建议在大屿山兴建隧道,打通南北大屿山,陈茂波说,会将意见转达给同事研究,又说当局非常关注大屿山的交通配套发展。至于民建联观塘区议员张琪腾建议推出优惠政策,将工厦改为住宅用途,陈茂波表示不会考虑,担心此举会将工厦价格炒高,影响工厦的其他用家。

  林云峯:增公众参与政党作桥梁

  反对派屡屡阻挠政府施政,导致土地开发亦频遇阻滞,有学者认为,社会不应只有反对的声音,支持者亦应发声,而恰当的公众参与有助提升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合作,政党亦应充当其中的桥梁。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兼任教授、香港房屋协会委员林云峯昨在民建联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发言时指出,社会争拗多是现时土地供应困难的原因之一。

  刘国裕:让支持者多发声

  林云峯表示:“一个JR(司法覆核)或是反对的声音就可以将整个工程拖延一至两年。”他认为,政府进行土地开发之时应加强与地区沟通,有利理顺问题。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刘国裕亦认为,如今政府进行的某些工程项目,听到的多数是反对声音,支持者却未有表达意见。政府应组织支持的人士发声,让社会对事件有一个多角度的了解。

 
 

    房产楼盘

    大数据:女性撑起房地产中介“半边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