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房产楼盘 >

楼市“激辣”招 非首房印花税一律划一为15%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11-05

  行政长官梁振英昨联同政府官员宣布新“辣招”压抑楼市。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大公网11月5日讯(记者陈卓康)投资住宅物业市场“寒冬”可能降临,特区政府昨日重手“加辣”大幅提高印花税,今日起所有个人或公司购买第二套或以上物业而从价征收的“双倍印花税(DSD)”全部划一为15%,以住宅价值400万元为例,须缴付的印花税额由18万元急升逾三倍至60万元,但首次“上车”或并未持有物业的香港永久居民仍可享有维持现有税率,工商非住宅物业则不纳入今次“加辣”的范围。政府强调,楼市近期受中小型单位投资市场带动亢奋过热,有必要及时出手稳定市场。

  特首梁振英昨日表示,自从实施“辣招”之后,非本地需求已减少相当多,但投资需求一直都主导市场,今年初低了三个月后反弹,过去半年达到每个月过千宗买卖,因此须采取新措施遏抑投资需求。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或会造成楼市泡沫,任由风险增加,势危害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相信新措施对整个楼市成交有即时及显着的冷却作用。

  特首梁振英(右)及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一致认为,任由楼市风险增加,势危害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DSD宗数飙五成故要出招

  梁振英强调会继续奉行“无楼港人优先”的政策,现行双倍印花税机制下的例外或豁免情况继续沿用,香港永久性居民购买住宅物业时,可豁免缴交新税率,继续按照现有第2标准税率。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说,昨日之前签署的交易不受影响,政府会尽快向立法会提交草案,以今天生效为基础,在此之前买卖双方要有准备,条例通过后便要交税,做法与过去推出“辣招”做法一样。

  以一个价值450万元的小型单位为例,港人买家如非首次置业就要缴付15%即67.5万元,较原来双倍印花税(DSD)递增税率6%即27万元多出两倍多。至于非本地投资者如海外公司客,除要缴付15%的DSD,仍要继续付15%买家印花税(BSD),即要缴付高达楼价30%的“辣招税”。政府指出,虽然买家印花税成交每月仅100至200宗,按月呈升势,但相对双倍印花税的宗数仍十分少,今年第三季涉及非本地个人或公司的成交个案只占交易总数的1.5%,显示遏抑外来需求措施见效。

新旧税款比较

  张炳良形容,“双倍印花税”的交易宗数于八至九月按月急增五成,九月更升至2600宗新高,当中涉及拥有一个或以上住宅物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买家的交易,由今年第一季的平均每月500宗,急增至九月份2300宗;整体楼价由2016年3至9月反弹8.9%,9月的按月升幅2.8%是自2013年2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令政府感到非常忧虑。

  陈茂波有信心供应量达标

  供应方面,梁振英指未来三至四年潜在一手楼供应9.3万个,比四年前上任时高出43%,说明供应充裕。发展局局长陈茂波称,今年私人住宅土地供应可超出目标,来年度私人土地的潜在供应量达2.8万个单位,有信心可达标,而未申请或已申请但未获批的单位数目超过2.5万个,可见未来新盘供应充足。

  金管局发言人表示,是次为税务措施不作评论,会继续密切留意楼市发展,因应楼市周期的演变采取合适措施,确保银行体系稳定。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主席麦美娟表示理解,相信政府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惠及首次置业的香港市民,又认为印花税加幅大才有效,让市场知道政府对稳定楼价的决心。

  地产界预料,200万元以下细价楼买家及“楼换楼”投资者将首当其冲,双倍印花税率由最低的1.5%急增至15%,加幅高达十倍,比豪宅还要高,料未来两月住宅交投量将大幅急挫三至四成。

  新税率生效前,“上车”买入新界区为主的小面积单位,只需付100元印花税,即使第二次买楼缴付双倍印花税,税率亦只是1.5%,新税率生效后,200万元楼盘就要付高达30万元,势令有意购入细价楼作投资的人士却步。

    房产楼盘

    大数据:女性撑起房地产中介“半边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