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还规定,岛内民众参与行政、“立法”、司法程序时,“得使用其固有之国家语言”。台湾媒体由此推理,若通过此法,那台少数民族“立委”在“立法院”质询,可以使用其母语质询;“立法院”则必须设置译员代为传译,“院长”或官员才能作答。甚至,少数民族人士使用母语到户政机关办理登记,各乡镇公所都须设专人代为传译;否则,即可能构成违法歧视。也就是说,本来沟通无碍的社会,将来可能要变成随时需要第三方翻译。
民进党一直处心积虑想用其他文字取代中文,只苦于无法得逞,于是退而求其次,要将中文先行弱化、稀释、贬抑。蔡英文去年5月会见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时看着讲稿致词,竟用英文说:I have problem of saying Chinese language(我说不好中文),令各方错愕。台湾地区领导人竟自称连中文都说不好,是哪里出了问题?台湾教育界忧心,民进党的做法,将让台湾下一代变成“英文说不好,中文讲不通”,那才真的是欲哭无泪、“无语”问苍天。
现代“巴别塔”
民进党推任何政策,最爱打“公平正义”旗号,比如追杀国民党,就叫做“转型正义”。这次在语言上动手脚,又喊出“语言平权”“保护母语”“文化多元”等多个动听口号。
李登辉曾说“台语”是台湾“唯一的语言”,现在台“文化部长”郑丽君又说要专门拨款设“台语频道”,又何尝有“平权”的意思。所谓的“语言平权”,真实目的不过是要独尊“台语”,顺带挑唆台湾少数民族和客家人一起“挑战中文”,达成族群撕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