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教育局接纳教资会提交的报告,同意要适当地平衡院校自主与公众问责 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3月31日讯(记者唐晓明)院校自主不等于“无王管”。但自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等假学术自由之名煽动“占中”后,校园冲击甚至鼓吹“港独”等乱象迭起,令多间大学乌烟瘴气,排名下滑,院校管治濒临失控。教育局昨日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的《资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报告,同意要适当地平衡院校自主与公众问责,制定校董会风险管控表,并每年检讨一次。教育局并委托教资会跟进各校落实改进管治进度。
教授讲师播独 薪金照支
香港每年几百亿教育经费,三分之一用于大学,资助大学教授薪酬普遍比美国同侪高逾倍,比台湾高逾几倍,高度学术自主可谓世界罕见。不过,学术自由竟成为一些学者不务正业的保护伞,教法律的戴耀廷等公然践踏香港基本法煽动“占中”、教中文的岭大助理教授陈云叫嚣“城邦独立”、理工大学讲师郑松泰更公然以“热血公民”身份播“独”,冲击社会治安,但他们至今未被法律追究,大学也未予纪律惩处,他们每月薪金照支,照样招摇过市。
教育局经过半年审视,昨天公布接纳由教资会委员、英国利物浦大学前校长Howard Newby领导工作小组提交的《资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报告,包括报告所提六项建议,即规定校长及校董会每年汇报管治情况,建议校董会制定风险管控表,教育局可考虑安排与有意出任校董的人士会面,让他们更了解所须担当的角色和所须承受的期望。
吴克俭:符合学生最大利益
图:本港近年大学乱象频仍,令人痛心。各界咸望香港校园重拾昔日学术殿堂的荣光 本报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昨午在社交网站表示,当局非常重视维护院校自主、学术自由,同时期望院校根据建议提高透明度和问责性,直指这符合社会和学生的最大利益。
教育局发言人称,教资会于2013年12月应教育局邀请,研究教资会资助院校管治,要从国际经验找出有效提高香港高等教育的院校管治方法,以便制定方针和建议,协助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校董会提升效能和透明度,并使校董会成员更有效掌握其管治角色所须知识、技巧和规约,从而适当地履行职责。
教资会主席唐家成欢迎教育局接纳建议。他强调这次研究不是要审核个别院校管治架构或表现。报告中提出的国际高等教育院校管治的良好做法,能为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供有用方针和建议。教资会将成立由Howard Newby领导的工作小组,跟进落实报告建议,在落实建议过程中,工作小组会充分咨询教资会资助院校。
从院校管治成本效益出发
对于有反对声音指,报告没有提及特首必然担任资助院校校监的问题,教联会副主席兼香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助理教授胡少伟相信,教资会从院校管治的成本效益出发,并未刻意就有关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香港高等院校在管治方面没有大问题,高等院校民主化进程上亦发展良好。
胡少伟续称,不少外国公营高等院校都不容学生代表干涉校政,香港各大专院校比起世界各地不少院校已较为民主。但他忧虑,以前港英时期,由港督委任校董都无问题,但近一、两年来,有个别激进代表政党背景学者想更多入主大学校政,将之政治化,继而不断炒作。
投放资源不菲 须向公众负责
教资会谈到发表的院校管治报告的背景时指,在竞争日炽的环境下,院校风险及信誉风险实际上有增无减,以致大学不单需要有效管理,而管治组织的管理监督层面亦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报告指出,投放于高等教育的公帑不菲,而且不断增加,因此有需要让公众安心,相信这些珍贵资源用得其所,所以大学讲求自主之馀,也须向公众负责,两者关系互为关连,难以分拆。
良好管治增公众信心
报告认为,香港各大学享有学术自主,值得引以自豪,而良好管治能支持大学续享自主,差劣管治则有损自主,必定招致更严格规管呼声,最终会损害甚或摧毁大学自主,良好管治不会对自主大学的学院传统构成威胁,而是有助维持及培养公众对大学信心,从而保证大学的自主。
报告又提到,一所大学出现危机,即会影响公众对该地所有大学的信心。由于政府投放在高等教育的资源日益增加,通过良好操守、充足透明度及有效沟通等简单原则维持公众信心,实属不可或缺。
院校须灵活应变创新
报告结语更强调,香港的大学界别现时并非陷于危机,反而教资会资助院校成就斐然,香港市民可引以自豪,但高等教育界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各院校均须灵活应变,勇于创新,以适应所处不断转变的环境,又指现今世界,良好管治就是各院校赖以长期持续向前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遗憾部分传媒曲解报告
对于有传媒报道指“教资会认为,现有以行政长官委任相当大比例校董会成员的做法,未能配合院校认为校董所需的各项技能和专长,可能对管治造成严重后果”,教资会认为曲解报告的建议,并就此表示遗憾。
教资会指,报告建议重点是“大学的规模及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各方对管治组织成员的期望亦随之上升,因此管治组织成员必须广泛来自不同领域,并具有适当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港大:与各界合作落实建议
教资会强调,报告旨在提出建议,协助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校董会提升效能,并让校董会成员能更有效掌握其管治角色所需的知识、技巧和规约,从而适当地履行职责,“应由谁委任校董”并非研究范围,报告亦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建议,反而在物色校董会成员及对于校董会所需的各项专长及技能方面,报告提出的建议,仅是为了促使香港现行制度与国际最佳做法更趋一致。
另外,香港大学发言人指,欢迎教育局接纳有关院校管治报告,就落实报告的建议,该校会与教资会和各方人士合作,该校于今年稍后也会邀请校外人士检讨大学的管治及其有效性,有关的专责小组,将会把Howard Newby爵士报告的建议一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