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教育培训 >

三学者发现重力波夺邵奖 中大亦参与研究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01

  图:邵逸夫奖新闻发布会出席嘉宾,左起:邵逸夫奖理事会理事程伯中教授,邵逸夫奖理事会理事及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邵逸夫奖理事会理事陈伟仪  大公报记者唐晓明/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6月1日讯(记者唐晓明)邵逸夫奖理事会公布2016年度得奖者名单。美国三位物理学荣休教授最近利用仪器成功观察到重力波,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方式,同获天文学奖,以表扬他们对推动科学研究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亦 参与研究,该校学者黎冠峰指出,三位教授用新方法研究宇宙,获奖实至名归。

  奖金增至120万美元

  邵逸夫奖理事会昨日公布第13届邵逸夫奖得奖者名单,颁奖典礼定于9月27日举行。邵逸夫奖理事会理事杨纲凯教授致辞时表示,今年开始奖金会由100万美元,增加至120万美元,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今年六名得奖者均是英美学者,包括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荣休教授罗奈尔特.德雷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荣休教授基普.索恩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荣休教授雷纳.韦斯,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的构思和设计。LIGO最近首次直接观测到重力波(重力波指时空曲率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扰动),为天文探索开创了一个新方法,而首先侦测到的非凡事例,为两个星级质量的黑洞合并。三位物理学荣休教授同获2016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

  中大今年三月亦正式成为LIGO合作组成员,是唯一香港院校参与重力波研究,该校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指出,过去人类多以光去观测量度宇宙星宿,三位教授给予人类以新方法研究宇宙。

  治疗神经失调有望突破

  另外,英国教授艾德里安.伯德及美国教授胡达.佐格比发现一种基因和蛋白,能够确认染色体脱氧核醣核酸一种可以影响基因调控的化学改变,并确立这基因的突变是发育障碍疾病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伯德的研究小组发现注入methylC结合蛋白的活性基因可使蕾特氏症的动物模型修复正常,这发现能提供以基因编辑的新兴技术来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两位教授的研究有望解决多种神经失调,包括自闭症、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亦有望令一些证明是基因病、遗传病的病人有药可医,两位教授同获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英国牛津大学Savilian几何学讲座教授奈杰尔.希钦引入优美的概念和技术,今年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以表彰他对几何学、表示论和理论物理学作出贡献。

 
 

    教育培训

    家长不信疫苗 92%儿童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