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教育培训 >

【独家】王蔚:投资人眼中的高校科创和大学生创业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11-04
\

王蔚担任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在陕西赛区闭幕式发言

文/张韦韦

  在“双创”时代,高校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一方面,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 虽然每年产生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在“双创”热潮的推动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尽管大学生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却遇到融资难、缺乏实操性的创业指导等难题。

  近日,中国高校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接受大公独家专访,深度分析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上,高校有哪些优势和短板?大学生创业项目具备哪些要素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高校科研产业化的优势与短板

  现在谈到最多的是产业升级,王蔚说,产业升级有三个命题,一是科技创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市场;二是节能减排和环保;三是提升效率。“这三方面有一个具体的资源要求,就是科技特别是基础研究或突破性技术进展。”

  那么,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高技术创新源头在哪里?王蔚认为在高校,“企业都为报表服务,很难把那么多钱、资源和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

  王蔚以美国为例,美国在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规定谁研发发明所有权就归谁,《拜杜法案》释放了高校的科技资源,引发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变革。尽管目前在中国也有类似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但除法律保障外,要推动和解决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问题需要借助外界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分为四个阶段,即创意、研发、工程化、产业化。

  王蔚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剖析其中关系时,王蔚直言,创意和研发是高校的两大优势,而资金和工程化过程则是两块短板。

  “所谓工程化,就是新的革命成果如何跟社会上真实需求去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必然要转变成一个产品,只要涉及到产品就涉及到对应的一系列体系,比如供应链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渠道。“王蔚认为,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也必须由产业背景的人来完成,帮助项目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以及帮助项目组组织团队,建设组织模式和设计产品。

  五要素判断大学生创业项目

  与前几年不同,近两年有一批投资人开始转向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但大学生创业项目怎样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王蔚表示,投资人一般会从5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判断:

  一是创始人的人格魅力。投资的逻辑是“筛选看事,投决看人”,创业过程异常艰难,团队需要合力,leader凝聚力和“朋友圈”非常重要。首先是在团队困难时能否形成凝聚力,“如果他对大家没有吸引力,团队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散。“其次是朋友圈,”所有生意或者创业成功与否还依赖于朋友圈,或者说有多少人愿意帮你。“

  二是创始人的责任心。比如投资人会抛出一些有压力的话题考验创始人的责任心,王蔚说,标准、结构、方向、动力可以辅导,但前提是创始人一定要有担当。

  三是团队的竞争状态、运营和执行力。理想的创业团队应该是积极有效的,能真正理解和贯彻leader的理念,此外还要有优秀的基础负责人和相对合理的决策机制。

  四是创始人及团队的市场敏感度。在这个标准上,投资人会比较关注leader对消费者审美意识的把握程度,团队要对市场敏感且尊重市场,要有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不断调整产品和策略的能力。“如果是一个缺乏审美的人,他的调整就会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同样的进展可能浪费极大。”

  五是创始人的表达能力。创始人推广产品需要口才,凝聚团队需要口才,对投资人来说最终把项目变现,项目路演同样需要口才。

 
 

    教育培训

    家长不信疫苗 92%儿童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