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韦韦
近两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进展牵动教育行业和资本市场的神经。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制度上明确了营利与非营利等涉及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育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格局。“教育资产证券化、行业内兼并重组将提速”“资本将加速流入教育板块”,新《民促法》也打通了产业与资本的通道,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教育产业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在其背后却藏着风险与隐忧。
为何在新《民促法》即将施行前赴港上市?
去年,内地教育机构对赴港上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从8月到9月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3家内地教育机构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今年2月,宇华教育、睿见教育相继在港上市。据了解,睿见教育于2016年8月9日在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定位提供高端民办教育,是华南地区经营中小学的最大民办教育集团;宇华教育于2016年9月14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成立于2001年的宇华教育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民办教育供应商。
长期以来,民办教育法人属性不明确造成内地教育机构纷纷选择去境外上市。但为什么内地教育机构会在同一时期密集选择赴港上市?
新的《民促法》明确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而在香港上市的宇华教育和睿见教育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均有较大比例的义务教育,二是选择在新《民促法》即将正式施行的关键环节赴港上市。
i-EDU投资人俱乐部创始人张海庞在接受大公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希望先上市。现在新《民促法》尚未实施,可以把这种已经上市并通过VIE实现资本化的方式做成既定事实。”
假定新《民促法》严格执法时,会不会来处罚这些机构?张海庞指出,这是目前该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
张海庞进一步表示,港股利好也是内地教育机构选择香港上市的重要因素。开通沪港通、深港通后,内地大量资金出境推高港股市场,自2016年12月份深港通开通以来,恒生指数更是飞涨。“内地资金首选的投资行业是消费,教育行业属可选消费,港股通净买入量排行中,枫叶教育排在61位。”
一方面,政策障碍迫使内地教育机构选择境外上市;另一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开通推高了港股市场,加之港股市值和可交易流动性好,催生了内地教育机构赴港上市热。
K12教育培训机构要不要赴港上市?
除早前在港上市的枫叶教育、成实外教育,以及刚刚上市的宇华教育、睿见教育外,还有一些内地K12教育机构也在谋划赴港上市。
那么,内地K12教育培训机构赴港上市是最佳选择吗?
“主要看机构的业务形态,有没有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如果没有举办,可以等到9月1日新《民促法》施行。“张海庞建议,对于没有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教育机构,估值会不断提升;对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机构,在2017年9月1日新《民促法》施行前寻求海外上市。
张海庞认为,对K12教育培训机构而言,赴港上市不是首选,更适合在内地上市。“如果K12教育培训机构体量足够大,内地IPO没有政策障碍,内地上市带来估值的倍数肯定要远远高于香港。”
张海庞解释,香港市场80%以上是境外投资机构,尽管中国已经有2家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但让海外投资者认可K12考试辅导存在难度。相比较,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包括国际学校,更容易获得海外投资机构的青睐。
从资本市场认可度看,国际学校等民办学校的认可度远高于K12教育培训机构。因此,对内地K12教育培训机构来说,2017年9月1日新《民促法》施行后在内地上市应是最佳选择。
相较于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民办学校16.3万所,占全国总数的31.8%;在校学生数4570.4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7.6%。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民办学校数分别占民办学校总数的90%、6.6%、3.0%、0.4%。
张海庞指出,比例如此之大的、民间资本介入的实体合法化怎么办?投资者投资回报与退出怎么办?资本化怎么走?这些都是教育行业悬而未决的最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