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10月31日讯(记者张月琪 唐晓明)教育局就修订初中中史课程展开第二阶段咨询,课程纲领将首次加入中三须教授基本法制定元素。咨询稿按教师早前建议,在课程加入部分衰亡乱世的内容,及调整课堂时数。教育局官员说,中国二千多年朝代历史难以鉅细无遗涵盖,包括部分政治议题,课纲只会提供框架。局方又向教师澄清基本法条文毋须逐条教,有中史科老师认为,香港历史大多涉及基本法,加入课程,做法合适(见另稿)。
非要求逐条条文教授
修订初中中国历史及历史课程专责委员会去年就初中中史科课程展开首轮咨询,经过一年馀整理,教育局由昨起至11月底进行第二阶段咨询,其后至明年中旬将参考收集到的意见而修订,预计最快在2020/2021年由中一级起开展新课程,逐级落实。
根据咨询文件,委员会建议中一学习内容,涉及隋唐时期的香港、屯门作为南方海路交通重镇的地位;中二会学习宋元时期、香港经济发展概况,及于清朝遭英国割让的历程;中三课程则涉及香港沦陷及抗日活动、中英谈判历程、基本法的制定及特区成立。就基本法课程,有出席咨询会教师引述局方说,并非要求教师逐条基本法条文教授,鸦片战争与香港主权有关等内容,都可视为基本法教育的相关课时。
设延伸部分增教学弹性
另外,委员会建议设置延伸部分解决教学内容太多问题,教师可按教学进度、学生能力和兴趣选择是否教授,或协助学生自学。纳入延伸部分的内容包括越王句践、孔子、边疆民族政权与宋室和战的概况,及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转变。文件亦列出选教课题供教师选取,以唐代为例,教师可于妇女生活面貌、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或与周边国家、民族的关系中,三选一教授其中一个主题。
调整课时比例文化史大减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陈碧华表示,于第一阶段咨询中,有七成多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太多,而政治演变、文化特色及香港发展的课时比例不合适,故加入部分衰亡乱世的内容,及调整课时比例。根据咨询稿显示,课纲加入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汉朝的瓦解及唐的衰亡。课时比例方面,初中76%课时教授政治演变、14%教授文化特色,香港史部分则维持占10%,大大减少了文化史的比例。
对于学界关注近现代史的敏感课题将如何处理,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表示,课纲只会提供框架,未计及中华文化,二千年历史难以鉅细无遗放进课纲,但强调会专业处理,部分政治议题亦未有说明不能编入,不会“写到死一死(硬绷绷)”。她强调,学习自己国家历程就被视为“洗脑”是不公允的,盼外界不要将政治角度套于课程上,否则课程会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