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1月27日讯 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道: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6日上午举行首场记者会。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在会上首次披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完成,预计国务院会在近期或上半年批准实施。广东主动与国家发改委及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对接,梳理形成推进大湾区建设100项先导合作事项平台和项目,包括“增进粤港澳民生福祉”在研政策,部分政策和重大项目已有进展,集中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科创中心及民生福祉政策三个领域,广东正研究给在珠三角9市工作、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权利。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全部完工,正进行口岸连接设施的安装和调试,以备正式通关通行。广深港高铁也预计在今年全线通车,‘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已获全国人大批准。”何宁卡称,为进一步完善环大湾区城际轨道网,广东省发改委今年启动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编制。该规划将加强建设珠三角东、西岸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重点推进赣深、广汕、深茂的高铁建设。此外,广湛、深汕、江肇客专前期建设工作即将启动,加强大湾区跟粤东西北中心城市和泛珠周围省的联繫。
汇聚创新要素 建设人才高地
何宁卡透露,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将是大湾区规划重点。他称,广东将在三方面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首先加快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完善与港、澳合作机制。此外,广东还将加强重大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重大创新平台中,除南沙、前海、横琴、落马洲河套地区等港人较熟悉片区外,何宁卡还提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澳门开发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为争取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广东还提出对港澳共享开放国家在广东的科研设施,建设人才高地。何宁卡称:“会尽力争取国家支持,让三地的技术、人才、资金、产业等创新要素更便捷流动。珠三角九市将实行更具优惠政策吸引港澳高端人才,比如个税优惠等,这也需中央支持。”
先导合作项目中,“增进粤港澳民生福祉”等在研政策,将为港澳居民到内地生活铺平道路。何宁卡介绍,在交通出行便利上,广东将为赴港的珠三角科研、商务人士给予更便利的签註;研究促进三地交通物流发展的车辆通行政策,及配套的交通管理措施。
研港澳居民享免费教育
在教育上,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及科研合作。关于子女教育问题,何宁卡称,正研究给在珠三角九市工作、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权利。
在社会福利方面,广东计划衔接港、澳的社保机制,为港澳长者回粤养老提供方便。“我们还在研究让港澳长者在免费搭乘公交等公共交通上跟本地老人同样的待遇。”何宁卡还称,珠三角9市将建立面向港澳居民的综合社区,同时促进粤港澳社工交流培训。在旅游上,广东将优化珠三角地区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在医疗健康方面,广东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在珠三角设立独资、合资或者是合作医疗或养老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去年9月宣布,广东东莞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提前实现获得中子束流目标,预计2018年春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若该装置对香港科研机构研发活动开放,届时港机构驱车1小时便可直达。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散裂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