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铁车厢裏,常见“低头族”中学生
【大公报讯】记者郭咏遥报道:随着智能手机崛起,社交媒体对新一代可谓不可或缺。根据香港儿科医学会及香港儿科基金於今年五月至六月在网上向2045位小四至中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32%每日使用社交媒体九小时或以上。两组织建议家长应把握“网络教育黄金期”,培养青少年认识社交媒体的风险。
七成常在线感疲累
除了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问题外,调查发现有68%青少年因经常在线而感到疲累。香港儿科基金秘书长王晓莉医生称:“令青少年感到心理疲累主要可分为五个因素,包括较喜欢网上形象多於现实的形象、没有‘讚好’会感到不安、在意别人网上对自己的评论、受到网络欺凌及接收到他人的负面情绪。随着年龄增长,使用社交媒体亦愈可能为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如空虚及孤独等。”
王晓莉续指,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主要是於现实生活未能获得关注及认同感,期望在网上世界建立理想的自我形象。“根据调查,发现二至三成青少年表示如果需分享私事或上载性感相,仍然想做‘网红’,他们希望有更多人认识自己。这反映青少年对於寻找自我价值及肯定有很大的需求,而他们未能於现实中得到。”
趁黄金期作网络教育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李月莲强调:“使用社交媒体是普遍现象,我们并非要完全禁止青少年使用,而是要教导他们如何‘聪明’地使用,如懂得如何在网上保障自己、尊重他人,以及分清楚资料真伪,而这些知识最好於‘网络教育黄金期’,即小学时开始进行教导,以免他们在日後受到负面影响。”王晓莉补充,其实只要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被关心,便能减低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建议家长多与他们聊天。
香港儿科基金主席及国际儿科医学会前会长陈作耘则建议,政府应任命直属特首的“儿童事务专员”制订相关政策,领导具法定权力的儿童事务专员公署,监督及评估儿童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