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市建局宣布重新修订春田街/崇志街重建计划,可提供住宅单位310个\大公报记者 蔡文豪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5月7日讯(记者何进昇)市建局昨日宣布撤回去年初九龙城春田街/崇志街的发展项目,并斥资17.5亿元重启全新的春田街/崇志街重建项目,涉及70个业权,预计项目可以提供310个中小型住宅单位,但因为春田街工程涉及改划土地用途,当局会将计划草图提交城规会审批,令项目推迟两年才能完成,预计最快2025年完工。市建局亦首次推出“一次性特别措施”,受影响业主可有两次接受市建局出价的机会,并享有“适用津贴”。
重建项目位于九龙城春田街及崇志街,地盘总面积达2475平方米,较原先计划多约一倍,涉及的楼宇高四至六层,市建局规划及设计总监马昭智表示,楼宇状况普遍失修而且有劏房,天台及后巷亦有潜建物,居住环境不理想。他称,项目设计希望融合马头围道正重建的项目后,期望可营造更舒适的行人空间,以小区概念设计,期望腾出更多休憩设施及街铺等。
改建倔头路须城规会审批
原本的重建项目在去年初公布,当时的地盘总面积只有1226平方米,预计提供约6690平方米的住宅楼面面积,以及约150个中小型住宅单位,预计最快在2023年完成。
今次重建范围涵盖14个街号,涉及70个业权,约85户家庭和15个地铺商户,估计项目可以提供12270平方米住宅楼面面积,以及约2450平方米商业零售楼面面积,约310个中小型住宅单位,当中有部分低层单位会预留作“楼换楼”用途。另外,因为计划草图需提交城规会审批,需时约两年,令项目较原定完工时期迟两年,预计最快2025年落成。
新项目加入了春田街这条“倔头路”,马昭智解释,车辆驶入春田街后需调头离开,导致经常出现人车争路情况,故采纳居民意见,将该段路面纳入重建项目,建议将春田街改建为车辆回旋处,同时扩阔崇志街,提供双线行车道,改善附近交通。市建局助理总经理黄知文表示,因为设计涉及道路改划,需要将发展计划图的草图提交城规会审批。
楼宇残旧居民不愿意再等
74岁的古伯居于春田街18号4楼一个500多平方尺的单位,他在1989年以30多万元买入单位,五、六年前曾经装修,但厨房、睡房均有石屎剥落的情况,担心出现危险,希望尽快重建。他称,去年已经知道单位将会重建,但现时计划要再推迟两年才完成,他直言不会再等,如果价钱合理会考虑以市价售予市建局,先套现在同区购买有升降机的单位,希望当局尽快推行计划。
在春田街经营茶餐厅超过30年的郭先生,现时月租2.1万元,他称,茶餐厅十分残旧,阁楼出现石屎剥落、渗水的情况,更试过有货品被水浸烂,怀疑与楼上的劏房有关,现时已修理好。他续指,重建后会在同区寻找铺位,希望在原区开店,如果未能找到合适铺位,可能会打工或退休。
市建局项目首次推倒重来
市建局过往从未试过撤回发展项目,今次首次撤回发展项目,是因为春田街是倔头路,并出现人车争路情况,重新规划可改善环境,并可以与马头围项目融合。
九龙城春田街及祟志街重建项目早在去年初已经公布,当时计划未有将春田街纳入项目中,只计划重建祟志街的楼宇。而市建局今次重新修订这个项目加入春田街,目的是改善当区道路安排和行人环境。市建局规划及设计总监马昭智承认,今次是首次撤回项目,因为春田街“倔头路”引发出区内交通挤塞和安全问题,建议改划为车辆回旋处,改善人流和车流。
他称,项目会为当区带来不少规划及社区裨益,其中行人环境将显着改善,令社区受惠。整体设计方面,计划与毗邻马头围项目的融合会达到更佳效果。
商户忧建回旋处阻出入
市建局将春田街“倔头路”纳入重建项目内,引起附近商铺不满。在重建范围旁的商户指出,虽然铺位在重建范围外,但出入口正位于“倔头路”的尽头,在将来车辆回旋处旁边,担心工程会封路影响车辆出入,造成生意损失。
在春田街经营汽车美容店的王先生,铺面正位于春田街“倔头路”的尽头,将来会改划成车辆回旋处,担心出入口受阻,车辆未能进出,影响生意。他又批评市建局未有咨询附近受影响商户,认为虽然商户在重建范围外,但却位于重建范围旁,将来进行工程或需要封路,将铺面出入口封闭,未能做生意,认为市建局在规划时应该加入附近商户意见,而不是公布重建计划后,商户才得知详情。
该汽车美容店是福运大厦的地铺,有声称是福运大厦业主立案法团委员的人士指出,将“倔头路”改划成车辆回旋处不但对商铺不利,更对居民出入造成严重滋扰。他称,市建局未有咨询附近居民和商户意见,直至昨日公布计划才知道“倔头路”将改划成车辆回旋处,认为商户和居民意见被忽略,扬言一定会组织附近居民提意见抗议。
刘小姐是春田街24号一个400多平方尺单位的租客,现时与丈夫以近万元月租租住单位,称现时单位有石屎剥落,最近墙身更出现长一米、阔一厘米的裂痕,希望搬走,曾试过在同区寻找面积相若的单位,但普遍月租需要1.3万至1.4万元,超出预算,希望重建后能在同区居住,方便上班。
特别措施向业主出价两次
市建局首次在重建项目推出“一次性特别措施”,根据同区物业市值,分别在项目获城规会批准前后向受影响业主出价,再为业主提供“适用津贴”,意味受影响业主有两次接受出价的机会。有地产人士建议,如果担心卖给市建局后楼价上升,可以现时先卖给市建局,再于同区购入同等单位作对冲,减低“损手”机会。
考虑居民须等两年审批
市建局首次在重建项目推出“一次性特别措施”,向受影响业主提供两个选择,如果业主选择以市价将单位售予市建局,市建局会在三个月内,根据重建项目开展日,即昨日的同区物业市值,向受影响业主出价,当项目获城规会批准后,市建局会再为业主提供“适用津贴”。业主若不接受市建局第一次出价,在项目获批后,市建局会根据当时的市值再度出价,并加上相应的“适用津贴”,业主决定是否接受出价。
当市建局收购物业后,受影响的租客可以继续以原本租金租住单位,项目获批后,市建局将会提供安置计划及支付特惠金两种选择。市建局收购及迁置总监黄伟权表示,因为项目需交予城规会审批,需时约两年,考虑到有不少当区居民仍苦等重建项目计划启动,才推出“一次性特别措施”,强调不会成为日后重建项目的先例。
看淡楼市应即接受出价
中原地产亚太区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认为,市建局提供的两个选择都是“赌博”,如果看好楼市上升,现时并非卖给市建局的好时机,如果看淡后市,则应该尽快卖给市建局。他预计未来两年的楼市仍然会受压,主要是受环球经济影响,形容“全世界都在挣扎”,他续指,如果担心卖给市建局后楼价上升,可以现时先卖给市建局,再于同区购入同等或较小的单位作对冲,减低“损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