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旅游购物 >

大湾区现国际自贸港雏形 打造巨型门户枢纽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8-05-03

  图:2017年12月16日,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在深圳首航\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 张宝峰 李淇)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日前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显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雏形。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要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导入更多的国家发展功能,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纽约、三藩市湾区之后对全球资本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第四大湾区。蓝皮书认为,从已经建设形成的岛屿之间与内陆之间连接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出口码头和“9+2”超大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的方向发展,已经初步显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雏形。

  港澳有现成“走出去”捷径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航运中心和资讯中心。蓝皮书认为,香港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繫人”。具体而言,香港可以利用对国际法律和会计准则的承诺、国际融资平台、离岸货币中转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金融中心;利用在全球化的品牌推广和战略投资方面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创投平台;利用紧密联接全球的交通、信息与人才通道建设“一带一路”网络节点;利用法律、会计、商务等专业服务、资源整合、结算、会议协商、项目谈判等优势全面跟进服务“一带一路”大项目。

  蓝皮书指出,香港和澳门分别为“一带一路”建设引出英联邦国家和葡语系国家两条便捷路径。香港与总人口20亿的英联邦国家,如英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南非、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等有传统紧密关系;而澳门与佔总人口2亿多的葡萄牙、巴西等葡语系国家也有紧密的关系,其成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两条便捷路线。辐射范围可达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并可延展至欧洲和南美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

  蓝皮书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要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导入更多的国家发展功能,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联手助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构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平台。

  拥三个独立关税区优势

  “一国两制”和三个独立关税区为对接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自由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在大湾区的制度叠加效应扩大了贸易和产业合作的选择面。其中,香港与国际规则的同轨、专业服务能力强、全球性通道和平台、国际认同度高的优势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蓝皮书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拼图,搭建与沿线国家的超级网络,辐射半径延展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共同联合搞投资项目,在大型项目上下游、产业集群、生产服务、项目分包、监理上觅得商机。

  75%港青看好湾区就业前景

  图:左起:香港青年动力协会副会长何毅淦、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内地升学港生黄思鸿\大公报记者李淇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出台,香港青年动力协会于3月至4月期间,访问878位香港及内地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意向,结果有近60%青年表示听过大湾区发展规划,约75%受访者表明对大湾区各城市就业前景感到乐观。不过,被问到会否考虑到湾区发展时,表示“不会”的比率佔57%,表示“会”的则只有43.1%。

  对于不考虑到大湾区发展原因,最多青年表示因不清楚规划是什么一回事,佔57.2%;其次是不想离港太远及担心不适应当地生活,各佔42.4%及20.8%。逾61%受访者认为,政府若加强在居住配套的支援津贴,最能增加往大湾区工作意欲,其次是加强青年创业基金,及就业配对服务支援,分别佔60.6%及57.2%。

  对此,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建议,政府能设立青年委员会、加强学校对“大湾区”的宣传、为青年于湾区生活提供楼宇租赁、医疗等支援,以及增拨款项予青年志愿团体,透过民间力量推广,并为当地青年提供援助。

  在广州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港生黄思鸿就希望政府简化青年创业基金申请程序,及由专责部门处理。

  建协同治理机制 重构空间格局

  图:4月10日,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图为港企展区\中通社

  协同治理机制是影响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群往往横跨多个行政区,由此导致的市场分割与过度竞争,必须依靠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来统筹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在这方面,珠三角地区呈现“条块经济”与“空间破碎化”共存、城市群内部协同治理机制缺失的状况。

  蓝皮书指出,珠三角地区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虽分别建立起主要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但其常设协调机制仅限于临近地级市之间,协调范围和力度较小。粤港、粤澳联席会议虽然建立多年,但由于制度落差的存在,其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总体而言,粤港澳城市群着眼于世界级城市群的协同治理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

  蓝皮书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经济地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空间秩序的重构,从过去的强中心格局走向网络型枢纽格局。环顾国际上的大湾区,可以看到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行政边界模糊化、区域发展协同化。在这一点上,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巨大差距,广州与佛山、中山,深圳与东莞、惠州仍然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快空间秩序重构,从传统的三角洲经济走向更均衡、更开放、更新锐的湾区经济。

  借势工业4.0打造数字湾区

  图:由广州亿航研製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载客试飞演示\资料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指出,大湾区应依託前海、横琴、南沙三大自贸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通信服务、工程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等服务贸易,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在CEPA及其补充协议总体框架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深化粤港澳合作新载体。

  蓝皮书还提出,工业4.0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期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所面临的技术环境,数字湾区建设将是大湾区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应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在生产製造和生活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积极争取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布点建设“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

  鉴于湾区人均GDP已突破2万美元,蓝皮书建议湾区重点发展滨海、乡村、体育、工业、商务会展、老年健康等现代旅游,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旅游购物

    香港长洲太平清醮气氛热闹 传统特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