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 > 政策法规 >

双高并存制约发展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楼市调结构(2)

来源: 地产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6-02-20
  【 更多城市需练“内功” 】
  那么,这种巨大的差距应该如何缩小呢?
  《意见》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思路。例如,在政策制度上,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同时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再如,在区域布局上,则要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开展特大镇功能设置试点,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同时大力推动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格外重视城镇化“质量”对非城镇人口的吸引力,针对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如何练好“内功”均提出了具体方案,以期让市民在一线城市之外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城市生活。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这些政策为“十三五”期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也表明了相关工作亟待加强。他认为,为了让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提高进而更好地发挥才能,无论城市硬件的建设还是城市产业化发展水平都需要同步提高,这样一个联动过程所带来的各个方面需求增长也将非常大。
  【 护航经济转型升级 】
  “需要看到,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意并不在于救楼市,也不应该为部分开发商盲目决策的市场行为买单,而是政府做好自己的事,即为更多人、更多地区提供更均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些事情无论有没有楼市库存,政府都会做。”刘小川表示,当前中小城市库存的确很大,其住房空置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中小城市只有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聚集人气,让更多不愿忍受大城市“高门槛”的人才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前来定居。
  公共服务补短板,投资质量亦提升。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如今的56.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水平还明显偏低。所以,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据此指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衍生的学校、医院、交通、地下管网、文化设施等投资需求将在客观上对当前经济形成一种强大的正面推动力,不仅为经济升级、提质换挡、区域均衡发展等等赢得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

推荐图片

政策法规

北京楼市再出重拳 分析称影响不逊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