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对米格-25“狐蝠”这样的截击机一定不会陌生。伊拉克战争期间,它就像个山药蛋子般被灰头土脸地刨了出来。同南联盟空军相比,伊拉克空军则要怂很多。南联盟空军的司令维利科维奇可亲自驾驶米格-29对阵F-16,虽然最后被击落身亡,但最终也传为一段悲壮的佳话。而相比之下,伊拉克空军的战机则是被自己人拆掉机翼,然后掩埋在黄沙中躲起来,米格-25就是这些飞机中的一份子。
苏联之所以研制米格-25飞机,主要是不胜美国高空侦察机的骚扰。米格-25是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设计空速3马赫,由于飞行速度极快,无法继续使用铝合金作为机体结构材料,于是使用了耐高温的不锈钢和钛合金,此为这种飞机的特点之一。米格-25截击机的第二个特点是仍然采用酒精作为机载雷达的冷却液,因此也成为苏联空军最后一种采用如此冷却液的飞机。而同时代的作战飞机,则已经开始使用其他的冷却液。
米格-25截击机的第三个特点在于,机载雷达仍然使用电子管元件。电子管也被称为真空管,而由它构成的元件往往具有成本高、不耐用、体积大和效能低等方面的弱点。随着晶体管的投入使用,电子管便被逐步被淘汰。米格-25截击机刚刚批量服役之时,晶体管电路已经出现,而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西方眼里,仍然使用电子管的米格-25截击机无疑是落后的。
在西方国家的眼中,米格-25也是一种笨拙的飞机。它过于追求超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而且垂尾非常巨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低速性能很差。在飞行速度为500千米/小时的条件下,米格-25截击机的回转半径大得出奇,因此又被戏称为“直线战斗机”。同当时已经出现的F-15和F-16战斗机相比,这种截击机很难入西方的法眼。甚至苏联飞行员早期也不喜欢米格-25,这种飞机刚研制出来的时候,机载雷达老是出问题,可靠性很差,讥讽它为“会喝酒的废物”。
但是,当别连科驾驶飞机叛逃到日本,日本又将米格-25截击机转交到美国人手中时,却着着实实让美国专家们大吃一惊。尽管仍然使用电子管,但米格-25的控制逻辑和自主瞄准方法却更加先进。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米格-25这种截击机在战斗过程中完全可以自动实现攻击,飞行员则被排除在外。
这意味着,米格-25截击机的飞行员只需要从地面获得封锁信号,机上的雷达可自动实现瞄准并发射导弹展开攻击。真正掌握导弹发射权限的是地面指挥系统,而飞行员的作用在于防止发生对友军飞机和民用飞机实施误击,再则就是作为自动发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的备用手段。也就是说,飞行员只要将米格-25开到有来袭飞机的区域即可,而这个作用几乎和货车司机没什么两样。
苏联的这种安排,极大地扼杀在了飞行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外界看来,战斗机或截击机的飞行员都是天之骄子,聪明绝顶,技艺超群。然而,自主攻击模式极大地简化了飞行员的操作。与其说米格-25是一种截击机,比如说它仅仅是一种飞行的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而这种截击机同地面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的差别在于,它机动速度更快,反应更加灵敏。
从高空高速截击机的角度来说,米格-25则是极其成功的。它能够快速赶到目标所在区域,而如果要F-16和F-15战斗机来执行同样的任务,那么往往面临的结果就是,敌方侦察机早已脱离,而自己不得不扑空。正是由于苏联的面积极大,才会研制出速度非常快的高空高速截击机。从苏联的国情来看,这种截击机的确很好用,也生产了上千架之多。
在其他国家的手中,米格-25却未能出色地发挥应有的才能,所以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最终只能被埋到沙子里。截至目前,米格-25截击机已经停产30多年的时间,但类似的高空高速截击机仍然有很多,例如俄罗斯的米格-31就还有200多架。而这类截击机,充分体现了苏联设计师当初的别具匠心。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往往用一种通用的标准去衡量飞机的战技术能力,这往往是要犯错误的。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