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

中国究竟向太空发射了什么?被称为天空之眼

来源: 紫龙防务观察 发布时间:2018-01-08

  图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近日,据媒体报道,2017年11月5日,两枚“北斗”定位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距离全球组网又近了一步。据悉,目前“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世界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一旦星座完全组网成功,“北斗”将成为天空之眼,为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提供服务。此外,“北斗”不仅可以满足中国的定位、授时和导航需求,还将造福其他国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国航天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在航天工业投入的增多,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部署进展神速。相比于缺乏经费的俄罗斯“格洛纳斯”和遇到技术问题的欧洲“伽俐略”,“北斗”定位系统的发展前景显然更被人所看好。美国GPS系统的组网时间较早,但是定位精度并不高,对于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的特意降低精度,严重影响使用GPS系统作为导航的国家,因此一旦北斗大规模推广开来,用GPS的国家将大大减少,这种趋势欧美将无法拦阻。

  图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星座

  GPS系统来源于冷战期间美国的“子午仪”海军导航系统。使用了更为先进的科技,轨道更高,覆盖面积更大,精度更高,基本在全球都能收到信号。其发展历时时间长,技术较为成熟。但是由于美国对外政策,对于部分国家仅仅提供低精度甚至临时终端GPS信号,严重影响作战中的技术装备使用。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研发于1970年代。作为军用系统设计,其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好。但是由于设计时间较早,苏联解体后卫星轮换速度较慢,大部分卫星已经老化。相比于GPS和其他卫星的性能有所下降,同时在民用市场投入较少,用户数量不多,有被淘汰的可能性。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以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命名。该系统由欧洲多国协同研发而成,技术水平高,性能优秀。但是由于欧洲长期没有进行联合生产,航天工业发展长期停滞,在开发上遇到了不少技术问题。据悉,欧洲曾经向美国要求联合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降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速度,但是由于“北斗”卫星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终不了了之。

  图为卫星定位系统原理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拥有自主建设和维护一套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而良好的经济基础也协助着中国航天的发展。相信不远的未来,中国航天工业会登顶新的高峰。

 

    中国军情

    中国究竟向太空发射了什么?被称为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