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赖罚款”还行得通吗?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8-06-14

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条例、破坏市容秩序被依法查处,可当事人面对处罚决定书却当起“老赖”,拒不执行。如今,这一行为不再行得通。昨天,市法院成功对3起因违法占道经营拒不缴纳罚款的案件予以强制执行。据了解,这是法院强制执行的首批城市管理非诉案件。

当天上午9时半许,市法院执行局执法人员来到周市镇白塘路一从事铝合金加工的门店。据了解,去年10月21日,该店因屡劝不改的店外占道经营作业违法行为,被市城管局作出罚款300元的行政处罚。可店主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却拒绝缴纳罚款。随后,城管部门又对其开具《催告单》,依旧无果。而且,在半年法定期限内,该门店店主并未就罚款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于是,今年5月9日,市城管局依法向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审查后,于5月22日作出行政裁定,裁定强制执行当事人缴纳300元及加处罚款,并告知执行当事人。由于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当事人仍未按裁定缴纳罚款,6月13日,市法院启动强制执行程序。面对法官,该店主自感逃不过处罚,立即如数缴上罚款。

随后,执法人员又相继来到富华路一饭店及朝阳路一家广告公司进行强制执行。这两家店均因占道经营被市城管局作出行政处罚。面对强制执行的“最后通牒”,经营业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交上罚款。市法院执行局法官洪文林告诉记者,如果被执行人仍拒不执行,将会采取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人进行法律制裁。

据了解,一直以来,容易反复回潮的占道经营、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是市容管理的重点难点。以往,面对执法队员的执法,违法当事人拒绝签字、躲避罚款等不配合执法工作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执法成本,还使一些城市顽疾难以得到有效治理。为改变这一状况,市城管局认真研究,不断摸索,于去年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非诉强制执行制度,即实行“非现场执法+非诉执行”模式。一方面,严格依法办案,严把材料审核、定性量记、查审程序、处分落实等关口,力争将每一起执法案件办成“铁案”。另一方面,与市法院进行对接和探讨,争取他们对非诉、“零口供”案件在执行环节上的支持。

“此次,法院启动对首批城市管理非诉案件的强制执行,既是对城管行政执法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的维护,也是对执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违法经营者及周边经营户可以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生报道

    明堂红木栽种海南黄花梨 让员工更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