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新丝路跨境交易中心汇聚各地商品,实现“不出国门,购遍全球”。 记者 周 舟 摄
南有平潭综合实验区,东有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虽然相隔千里,但一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红线,将两地紧紧拴在一起。
平潭区域面积虽小,但开放辐射半径很大;经济总量虽小,但探索发展价值很大。肩负打造两岸共同家园的国家使命,平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对台主通道优势、国家赋予政策含金量高优势,在便利两岸经贸往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拓展两岸基层交流、推进两岸社会融合等领域创造的经验,值得昆山深思与借鉴。
【经验】放大地方优势,便利两岸经贸往来
平潭与台湾之间一水相隔,这是先天的地域优势。借助这一优势,平潭开通岚台海上直航,实现朝来夕返、航空速度、海运成本,成为两岸经贸活动的重要通道;建立两岸快件中心,破解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便捷办理涉台证件,在全国率先试点卡式台胞证、台胞五年来往大陆免签政策,成为两岸同胞“走亲戚”的写照;实施“台车入闽”,方便台商台胞出行,真正把平潭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启示】经贸往来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尽管昆山没有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但有昆台融合的先发优势、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高效的服务优势,昆山要在厚植优势中增强底气、坚定信心,加强昆台高端产业、科技金融、医疗养老等领域合作,保护好台商台胞合法权益,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助推台企在昆山扎根发展、转型发展、永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经验】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是实验区赋予平潭的标签。一方面,平潭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府运行体制机制,施行“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新型监管政策,全国首创“先验放、后通关”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另一方面,率先赋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率先在建筑、规划、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采认台湾执业资格;在建筑、物业服务等领域先行采认台湾企业资质;先行采信获台湾认证基金会(TAF)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结果,直接作为产品合格放行的依据,这进一步扩大了对台开放,优化了营商环境。
平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特殊发展政策,既是国家向下试点的需要,也是地方向上争取的结果。平潭设立实验区以来,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发挥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作用,借助贸促会等平台的牵线搭桥,促成了许多改革创新举措的落地。
【启示】对台合作先行先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使命。先行先试的目的是扩大开放,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昆山而言,就是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左右逢源”优势,把昆山试验区作为最大的改革平台,依托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经验】抓住青年的心,拓展两岸交流交往
青年是两岸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近年来,平潭重视打造台湾青年创业平台、就业实训平台、建立台湾人才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台湾同胞来平潭安居乐业。下转A3版
同时,平潭组织了一系列两岸文化活动,开展基层互访,特别是从2012 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七届共同家园论坛,并配套举办过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活动、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会等活动、海峡妇女论坛、两岸民宿产业交流会等,共同商讨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各领域的问题,为推动两岸多层次多维度交流搭建了平台。
【启示】加强基层交流交往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根基。昆山要发挥台湾团队的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昆山创业就业、工作生活。同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追求,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带动两岸青年深度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经验】落实同等待遇,打造两岸共同家园
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五个共同”作为打造两岸共同家园的核心理念,即共同规划,积极寻求台湾专家和企业的参与;共同开发,吸引台商到平潭投资兴业;共同经营,吸引台胞参与公营事业、旅游文创、金融产业相关项目的经营;共同管理,引进台湾村里长、专才参与两岸共同管理;共同受益,让台胞在开放开发中找到发展机会,享受美好生活。
平潭打造两岸共同家园的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由两岸同胞共建共管的新型模式。平潭综合实验区不是经济特区,而是“两岸合作与制度建设的特别实验区”,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其目的是为两岸未来的社会融合积累经验。
【启示】实现互利互惠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昆山要深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回应台企台胞的普遍关切,贯彻落实国台办31条、昆山68条惠及台胞举措,为台商台胞在昆山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努力将昆山打造成为两岸产业合作最紧密、社会文化交流最深入、落实“同城待遇”最全面的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