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产才融合”激活科创一池春水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9-09-20

核心提示:亚洲首位,昆山骄傲!7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落户昆山的“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项目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获得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在此次大会上,沈树忠专门介绍了位于昆山高新区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心。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满:“昆山将聚集更多该领域的国际科学家,进而成为‘深时数字地球’研究和发展的全球中心。”

亚洲首位,昆山骄傲!7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落户昆山的“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项目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获得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在此次大会上,沈树忠专门介绍了位于昆山高新区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心。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满:“昆山将聚集更多该领域的国际科学家,进而成为‘深时数字地球’研究和发展的全球中心。”

建设一流城市、集聚一流人才、培育一流产业。市委书记杜小刚指出,现在的昆山比以往更渴望人才,人才科创将成为昆山发展最具标识度的特色品牌。要加速动能转换,集聚一流科创资源、打造一流科创平台、营造一流科创环境,切实增强人才科创驱动力。

当前,昆山正紧扣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定位,聚焦产才融合,着力推进政策融合、空间融合、服务融合,强化产业部门和人才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强、产业跟着人才走”的生动局面,搅活科创一池春水。

■ 政策融合,“产业链”与“人才链”环环相扣

实验室内针刺、短路、挤压、重物冲击等各种实验仪器一字排开,以清华大学科研力量为班底的清陶能源,把最核心的研发、市场、财务总部放到昆山,成功开发出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大容量柔性全固态锂电池和高安全性高倍率固态锂电池3款新品,如今又得益于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实现了飞速发展,成功入围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名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清陶南策文院士团队获得昆山首批“头雁人才”及团队奖励1亿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昆山强化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招科引技联动,出台人才政策33条、“头雁人才”工程政策10条,配套制定双创人才(团队)、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引才等20多项实施办法或细则,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人才链”、完善“资金链”,配套出台“3015”财政扶持政策,每年投入超30亿元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提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建立15亿元规模的专项资金池,通过直接奖补、股权投资、金融支持三种方式,重点支持顶级科创产业项目和高峰人才项目,系统推进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双向转化。

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更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昆山还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提出统筹六成的资源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培育人才科创“森林”;安排三成的资源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构筑人才科创“高原”;集中一成的资源,攻坚科技创新“无人区”,奋力攀登人才科创“高峰”。与此同时,市人才办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实施企业人才券、创新创业券、社会化招才引智等一系列引导激励措施和创新手段,建立以赛代评、以赛促评等评定模式,出台顶尖人才“随时随定、一事一议”等办法,推动发放长三角首张跨区域通用通兑“创新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招才引智、载体建设与运营管理、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中的“杠杆”作用。

曾在昆山担任县令,并用昆山话编了记忆圆周率口诀的祖冲之,是备受昆山人民敬仰的古代科学家。我市放大企业基数大、创新基础好的优势,实施以祖冲之命名的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瞄准“卡脖子”问题,面向全球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滚动发布两批10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招揽核心技术人才,并将持续制定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经纪人扶持,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政策,全链条引育高层次人才。

目前,已有48位院士的项目在昆山落地创业,120名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700名各类双创人才在昆山创新创业,人才资源总量37.82万人,人才贡献率达50.94%,人才指数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连续5年位居县级市第一,人才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省县(市)第一。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双创人才706人,其中,光电产业、半导体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人才占比72.2%,走出了以产业为依托,创新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模式,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 空间融合,“科创综合体”集群式发展

城水相依,夏荷婷婷。沿着水质堪比淀山湖的夏驾河一路向南,倒映出“科创走廊”栋栋大楼的身影。今年以来,夏驾河科创走廊成功吸引近20个国际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签约落户,正加快向创新链、价值链、市场链高端迈进。

夜幕降临,大渔湾湖畔灯火璀璨。这里集聚着昆山杜克大学、清华科技园、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美(昆山)科创中心等科创载体新型研发机构,将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高度集成的100平方公里阳澄湖科技园,不少科研工作者正埋头于各个实验室。

上海地铁11号线一路疾驰,轨交S1线建设工地如火如荼。沿线楼宇林立的花桥国际创新港已引进百度创新中心等品牌众创平台,搭建起中韩智能创新中心等专业孵化器,建立大数据产业园、跨境贸易小镇、财智科技园等成果化产业基地,一个功能层级明晰的科创载体群雏形渐显。

聚焦一张图,同下一盘棋。昆山全面统筹全市人才科创工作,坚持高起点、全方位、系统化推进规划布局、载体建设、人才引育、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昆山开发区夏驾河科创走廊、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一廊一园一港”建设,明确三区作为人才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并深化提出“昆山就是产业科创中心、产业科创中心就是昆山”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人才科创最优载体、产业发展最好土壤、产城融合最佳典范。

周市镇横长泾路附近的一大片“散乱污”群租厂区已被腾退,门口竖起了智能制造科技企业加速器的改造规划图,附近坐落着华辰科技产业园、世名科技产业园、蒲公英科技企业加速器、普热斯勒公司等多个高新技术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一个东连夏驾河科创走廊、西接阳澄湖科技园的“北中环产业科创带”正在茁壮成长,高端人才加速汇聚。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我市还着力推动各镇“小散乱”载体平台国有化整合,举办科创载体规划建设运营研讨会,推动各科创载体专业运营、集群发展。今年以来,各镇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热潮,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传统工业园向科创产业园转型,支持龙头企业利用现有空间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平台,吸引更多优质孵化载体平台落户昆山。

下最大决心,结最甜果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和认定51家众创空间和32家孵化器,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在全省同类城市名列前茅。

■ 服务融合,“三张清单”护航 “安居乐业”

8月2日,昆山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昆山双创人才、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士涛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帆手中接过昆山市首张机场礼遇服务单,今后他可在浦东、虹桥机场享受到昆山为高层次人才购买的贵宾服务。

这是全国县级市首个实体化运作的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企业人才为宗旨,按照政策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三张清单”,提供275项专业服务,全方位覆盖人才在昆山创新创业的全流程。“政策服务”以部门赋权的方式,整合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金融办等12个市级部门的扶持政策,打造人才科创“一网通”平台,推出人才科创服务“随心搜”,实现政策发布、项目申报、入围公示、资金兑现核准一网受理、一网通办;“生产服务”全面集成行政审批资源,包括内外资企业注册登记、股权出质、公章刻制、银行和税务开户的咨询辅导以及代办等业务;“生活服务”涵盖人才落户、就医、出入境、子女入学、机场礼遇、购房补贴等20项服务,力争让数据在网上多跑路,让人才在业务办理中少耽搁。

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我市还创新实践“一中心两基金”建设,投融资服务中心累计注册企业6674家,解决融资需求252.98亿元;“小微贷”累计为21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5.07亿元;投贷联动基金投放规模达1亿元。去年,与峰瑞资本合作设立首期规模4亿元人才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解决企业“第一口奶”问题。此外,成立昆山科创企业上市服务联盟,联合银行、证券、会所、律所、平台等多领域机构,为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

政府服务好不好,要看企业人才脸上笑容多不多。我市每年开展“人才科创企业专项服务月”活动,由市领导带队,发挥党员干部“十带头”先锋作用,集中走访调研全市双创人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人才科创企业,精准问需的同时“察言观色”,鼓励批评和牢骚。两年来,累计走访1200多家人才企业,收集汇总问题760多个,并以此为基础,围绕基层呼声强烈的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健、出行服务等问题,出台一批专项政策,全力打造“才”来昆山、“创”就精彩的优享服务生态圈。

以点画圈,绘图作战。我市还积极向一线城市延伸科创服务触角,在深圳福田区、龙华区两地设立总面积960平方米的昆山人才与科创(深圳)联络中心,以深度对接深圳及大湾区人才科创部门、中介机构与举行大型活动等形式,面向全球招引各类人才。在上海、西安、哈尔滨、硅谷等地设立“创新飞地”,高效运作沪昆科创中心、昆山离岸(西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昆山)离岸创新孵化基地等10多个异地创新基地,不断扩大人才科创协同发展“半径”,以大视野、大格局实现大作为,为昆山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引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民生报道

    探寻苍穹叩问初心 江苏元素助力探

    资讯排行

    1. 武警官兵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