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振英抱着年幼的晶晶 《洛阳晚报》曾帮助许多人实现寻亲梦,赵振英说,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幸运者,在晚报的帮助下找到孩子。 上个月,赵振英在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这让她燃起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希望。赵振英今年64岁,和儿子晶晶已经分别32年了。 晚报9月的一篇报道,让她看到寻子的希望 赵振英所看到的晚报这篇报道,刊发在9月26日A10版。报道的主人公名叫陈平,她3岁被拐,与亲生父母分别了29年,后来她在晚报及洛阳、绵阳两地爱心志愿者的帮助下,仅用了56分钟就锁定了家人,寻亲梦圆。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真是激动坏了。”赵振英说,她当时就觉得找到了“救命稻草”,很快在网上查到了晚报的办公地址,便赶过来求助。 说起自己的寻子经历,赵振英哽咽起来…… 赵振英说,她的儿子晶晶生于1982年。在儿子4岁的时候,她和丈夫离了婚。 “离婚后,儿子由我和前夫轮流照顾。”赵振英说,她那时在涧西区一家属院附近开了一家饭店。1986年的一天中午,在饭店里,儿子照常由服务员暂时照看,她去旁边的大众浴池洗了个澡,回来后被告知,“儿子已被前夫接走”。 刚开始,她没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还没被送回来。“我联系前夫后,被告知孩子已被送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说。 “作为母亲,虽然想孩子,但如果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是支持的。”赵振英说,当时她生意很忙,就暂时把这件事儿放下了。“那几年里,我给前夫打过很多次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想要两张孩子的照片,可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偶然得知儿子可能没有出国,准备寻子时她身陷囹圄 赵振英回忆,1992年前后,她离开洛阳,去广州做服装生意。 “那时候,我常常在想,如果孩子在我身边就好了。当时,我仍时不时给前夫打电话,想知道孩子是否已经回国,但都被他以不同的理由搪塞。”她说。 “2001年,在机缘巧合下,我从别人口中得知,孩子可能一直没有出国,而是被过继给了前夫一个远房亲戚,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她说,就在自己准备动身回洛找前夫问个清楚的时候,她因犯罪而被判刑,直到去年8月才刑满释放。 “我岁数越来越大了,我很想找到孩子,告诉他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我想让他知道,妈妈不是抛弃了他,不是不找他……”赵振英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角的泪。顿了顿,她继续说,在服刑的十几年里,如果没有出狱后继续寻子这个信念,她可能就在监狱里轻生了,“我之所以坚持下来,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见到孩子”。 若您能为这位母亲提供线索,请联系我们 赵振英说,今年6月,她前往南京找过孩子,但一无所获,只知道在被过继给他人后,晶晶改了名。 赵振英提供的信息有限,为更快帮她圆寻子梦,记者联系了宝贝回家寻子网洛阳站的负责人“河洛天空”。目前,晚报正和宝贝回家寻子网洛阳站志愿者一起,帮赵振英筛选寻人信息,希望能找到晶晶。 积小流而成江海,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需要您的帮助,若您能为赵振英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请您拨打晚报热线66778866联系我们。(洛阳晚报记者 王若馨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