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27万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8-06-07

核心提示:最近,市住建局行政服务窗口以信用承诺代替审批,简化开工前现场踏勘环节,平均节约时间半天以上,有效提升了施工许可的审批效率。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强化平台建设为关键,以信用分类监管和联合奖惩为核心,市各有关单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加快从“门槛管理”转向“信用管理”,积极探索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的路径,以信用建设助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全市27万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

最近,市住建局行政服务窗口以信用承诺代替审批,简化开工前现场踏勘环节,平均节约时间半天以上,有效提升了施工许可的审批效率。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强化平台建设为关键,以信用分类监管和联合奖惩为核心,市各有关单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加快从“门槛管理”转向“信用管理”,积极探索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的路径,以信用建设助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全市27万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

公共信用信息是深化“放管服”的重要支撑。市住建局为彻底实现施工许可全程网上办理,探索建设单位“信用档案”,不再要求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区镇建设部门申请开具具备开工条件的证明,仅需通过上传现场照片、填写信用承诺,即可通过审核。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开发系统软件,将项目报建信息及时通知各区镇建管部门,并要求相关人员在5个工作日内查看现场情况是否与承诺相符。对于企业不诚信行为,将严格实施行政处罚并记入诚信不良记录。如今,我市按照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应用“大小闭环”要求,全力推进“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已为全市27万市场主体、270余万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归集38个部门社会法人信息1271.6万余条,14类国家规定的重点职业人员信用信息2.88万条,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了公共信用信息基础。

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共享用户达65个,通过“诚信昆山”“中国昆山”网公示“红名单”和“黑名单”以及各种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双打”案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承诺书等,主要信息源部门实现互联互通,12个部门通过前置批量交换的方式,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实时共享,并在全市各类评优评先、项目审批、政府资金安排、招投标、政府采购、企业信贷等事项中使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信用报告。

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截至目前,全市43家单位已建立起信用档案制度,22家单位实现了对监管对象的量化评级和积分考核,28家单位制定了行政管理对象失信行为划分标准,30家单位建立起了“黑名单”制度等。联合激励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引导全社会诚信向善;联合惩戒则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对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以及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红黄”牌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各行业信用惩戒典型案例,营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实现了联合奖惩的自动触发,部分企业因严重失信被自动限制申报市级专项资金。


    社会万象

    海安白甸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