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扬大古汉语教师一份作业用意深 10万字繁体教材须全部手抄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8-07-23

 中国江苏网7月23日讯 7月22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朋友圈发表一组自己完成作业的照片——手工抄写的几百页繁体字文稿。“现在还让学生手抄繁体字”“抄写这么多手累吗”……这份作业引发热议。

  布置这份作业的教师叫陈士银,是扬大社会发展学院一名青年教师。1988年出生的他,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去年,陈士银刚到社会发展学院任教,负责教授《古代汉语》。而开学的第一课,他就让全班学生大开眼界。

  刘天逸回忆说,上课时,陈老师并没有急着打开课本授课,而是先讲起个人仪表和上课礼仪。他教学生们,彼此鞠躬时将双手置于腹前,男生是左手在外,而女生则是右手在外,相互鞠躬前倾90度,是为相见礼。陈士银还解释说,这样的礼仪出自周代。

  除了给同学们讲解礼仪,陈士银还给大家布置了这项可以用一学期完成的作业——抄写《古代汉语》教材。初次接到这样的作业,很多学生当场表示“震惊”、不理解。这本教材有300多页,共有10万多字,内容全部是繁体字。

  陈士银接受采访时坦言,布置这项作业是有缘由的。他向记者展示自己的6个笔记本,共200多页,白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字,不仅有《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还有近60万字《说文解字校订本》。字里行间,即使是笔画复杂的小篆,他也抄写得十分工整。“我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抄书也占了学习时间很大的比重。”陈士银说,其实抄写的过程,也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加深记忆和理解。

  如今一个学期过去,学生们已陆续完成这份“艰苦”的作业,他们对这份作业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周婷雅同学说,历史专业阅读的古籍比较多,很多繁体字难以理解,在抄古文过程中,可以渐渐理解繁体字的意思并掌握使用规律,越抄写到最后,越理解陈老师的良苦用心。

  (沈心玥 张 晨)

    社会万象

    三峡水库完成两次生态调度试验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